科技型企业估值(企业估值模型)
1、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为什么比氦气高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券商TMT方向研究人员,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公司该如何估值?这个问题虽然在圈子内被广泛提及,但似乎并没有特别满意、统一的答案,伴随注册制和VIE们的回归,我们相信,这个问题将会更加重要且棘手,我们尝试着把截至目前的一些碎片化的感悟和体会梳理一下,抛砖引玉。这第一篇,主要是谈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有何特殊性?
如果,今天的“互联网”可以视作是科技的代名词,那么科技股,或者叫新经济,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相当快。这种快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迭代快,技术发展趋势难以准确判断,以前的领先者可能很快变为落伍者,存在所谓“先行者的诅咒”,从模拟相机到数字相机,从MP3到音乐手机,从电纸书阅读器到IPAD,从传呼机到手机...新技术到来后对传统技术是摧枯拉朽式的颠覆;
第二是马太效应,小公司从崛起到成为龙头几乎就是几年时间,timing非常重要,再好的创意,再多的资金,错过了风口,就难于翻盘,但在初期这种潜在巨头很难预测。比如千团大战后存活下来的活跃、体量玩家仅剩几家,比如诸多的移动IM,微信走出来后易信、来往等很难复制,比如早年同雅虎雷同的门户类公司很多,但走下来的只有寥寥几家;
第三是边际定义,通用型的科技可以横跨很多不同的行业,很难定义边界。互联网作为诸多科技的代表,可以连接几乎所有行业,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在“互联网+”提出之后,千行百业都被辅以互联网的标签,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苹果,这到底是家硬件企业,软件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再比如华大基因,它是生物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还有大疆,它是消费电子,还是互联网,还是自动化企业?
第四是国家政策,对于传统企业,由于其增长,成熟会经历漫长的周期,在行业政策上不必特别拘泥于一些收紧或放松,但对于从一个仅3-5年就可以从1到100的科技行业,这种影响就变得弹性很大。例如我们都知道Uber的商业模式颇佳,但它在多个国家都被政府严查抵制,那么会不会未来一家新的Uber找到了不彻底的革命方式但又可以被政府认同的中间路线,从而在部分国家走的更快呢?比如像3G、4G,牌照发放、制式选择、全球供应商的准入,都会和监管部门的意志有很大关系。
第五是商业模式,网络公司的商业模式很难一触而就,几乎伴随着从创业期到成熟期,每年都有新的尝试和考虑。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奇虎360,这家公司在上市前的几年中,曾经尝试过若干种盈利方式,比如考虑网络U盘(现在叫云盘)收费,软件下载会员制等等,但直到上市后,才确定浏览器流量甩出+游戏/联运双主线驱动...这样的故事似乎发生在所有的初创企业中。
第六是上市阶段。一个标准意义的互联网公司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初创阶段,大量的研发、服务器/带宽投入,少量或者几乎可以忽略的收入;二是成长阶段,表现为用户的快速增长,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但这个阶段或许它们还没有盈利,理由是他们将利润用于补贴市场和最终用户,加速自身的马太效应;三是成熟阶段,公司的用户增速放缓但收入增速较快,开始实现盈利。见下图。
如果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能够在第三阶段上市,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历史比较熟悉的估值体系,我们可以简单的按照一些指标如DCF或者PE等方式给它定价,但问题恰恰是他们会经常在阶段一或者阶段二就上市,多数表现为有收入没利润,甚至是有用户没收入大幅亏损!这确实让很多本来意愿的参与者无所适从。
如果我们用绝对估值法去给公司定价,你会很郁闷的发现,企业的永续增长率的赋予是没有意义的,2%-10%甚至更高,你永远说不清楚期间差距的几个点的区别在哪里?假如我们回顾,在1999年纳斯达克4000家上市公司直到今天,仅有不超过5家创了当年新高(苹果、亚马逊、微软...欢迎补充),收入我没有统计,但数量也不会太多(比如思科收入比当时高,但市值远不如前),我们会意识到,几乎99%的公司永续增长率其实是负值!但那个时候的投行或者公司自己,甚至包括市场,会这样认为吗?
一句话,科技股代表未来,称之为新经济,“未来”或者“新”是不确定的,这就是区别传统企业的最大之处,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在投资人心目里种下诸多的梦,演绎着无限的憧憬。,在激情与梦想之余,互联网企业估值所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不确定性。
2、对创业企业及其创新型企业估值要注意什么
生存 管理 别只看利益
3、公司估值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那几种?请推荐一本最经典的公司估值的书,谢谢!
绝对估值法(折现方法)
1.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现模型)
2.DCF /Discount Cash Flo /折现现金流模型)
(1)FCFE ( Free cash flo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模型
(2)FCFF模型( Free cash flo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
DDM模型
V代表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Dt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红利,r为贴现率
对股息增长率的不同假定,股息贴现模型可以分为
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高顿增长模型)、二阶段股利增长模型(H模型)、三阶段股利增长模型和多元增长模型等形式。
最为基础的模型;红利折现是内在价值最严格的定义; DCF法大量借鉴了DDM的一些逻辑和计算方法(基于同样的假设/相同的限制)。
1. DDM DDM模型模型法(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股利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模型)
DDM模型
2. DDM DDM模型的适用分红多且稳定的公司,非周期性行业;
3. DDM DDM模型的不适用分红很少或者不稳定公司,周期性行业;
DDM模型在大陆基本不适用;
大陆股市的行业结构及上市公司资金饥渴决定,分红比例不高,分红的比例与数量不具有稳定性,难以对股利增长率做出预测。
DCF 模型
2.DCF /Discount Cash Flo /折现现金流模型) DCF估值法为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自由现金流替代股利,更科学、不易受人为影响。
当全部股权自由现金流用于股息支付时, FCFE模型与DDM模型并无区别;但总体而言,股息不等同于股权自由现金流,时高时低,原因有四
稳定性要求(不确定未来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
未来投资的需要(预计未来资本支出/融资的不便与昂贵);
税收因素(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较高时);
信号特征(股息上升/前景看好;股息下降/前景看淡)
DCF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比其他常用的建议评价模型涵盖更完整的评价模型,框架最严谨但相对较复杂的评价模型。需要的信息量更多,角度更全面, 考虑公司发展的长期性。较为详细,预测时间较长,而且考虑较多的变数,如获利成长、资金成本等,能够提供适当思考的模型。
缺点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须对公司的营运情形与产业特性有深入的了解。考量公司的未来获利、成长与风险的完整评价模型,其数据估算具有高度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复杂的模型,可能因数据估算不易而无法采用,即使勉强进行估算,错误的数据套入完美的模型中,也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小变化在输入上可能导致大变化在公司的价值上。该模型的准确性受输入值的影响很大(可作敏感性分析补救)。
FCFE /FCFF模型区别
股权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 for the equity equity )
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股东股东分配的现金。
公司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 for the film film )
美国学者拉巴波特(Alfred Rappaport)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了自由现金流概念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求之后剩余的、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可供企业资本供应者企业资本供应者/各种利益要求人(股东、债各种利益要求人(股东、债权人)权人)分配的现金。
FCFF 模型要点
1.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2.第一阶段增长率第一阶段增长率g的预估的预估(又可分为两阶段)又可分为两阶段)
3.折现折现率的确定的确定
折现苹果树的投资分析/评估自己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 。
4 .第二阶段自然增长率的确定
剩余残值复合成长率(CAGR),一般以长期的通货膨胀率(CPI)代替CAGR。
5 .第二阶段剩余残值的资本化利率的计算
WACC减去长期的通货膨胀率(CPI)。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根据自由现金流的原始定义写出来的公式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净利润+ 利息费用+ 非现金支出- 营运资本追加)- 资本性支出
大陆适用公式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性支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土地、厂房、设备)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产能扩张、制程改善等具长期效益的现金支出。
资本性支出的形式有
1.现金购买或长期资产处置的现金收回、
2.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非现金交易的形式取得长期资产、
3.通过企业并购取得长期资产。
其中,主体为“现金购买或长期资产处置的现金收回”的资本性支出。
现行的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已经列示了“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故资本性支出= 购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处置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回的现金净额
自由现金流的的经济意义
企业全部运营活动的现金“净产出”就形成“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一家企业长期不能产出“自由现金流”,它最终将耗尽出资人提供的所有原始资本,并将走向破产。
1.“自由现金流”充裕时,企业可以用“自由现金流” 偿付利息还本、分配股利或回购股票等等。
2. “自由现金流”为负时,企业连利息费用都赚不回来,而只能动用尚未投入经营(含投资)活动的、剩余的出资人(股东、债权人)提供的原始资本(假定也没有以前年度“自由现金流”剩余)来偿付利息、还本、分配股利或进行股票回购等等。
3.当剩余的出资提供的原始资本不足以偿付利息、还本、分配股利时,企业就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或进行权益性再融资)来维持企业运转。当无“东墙”可拆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最终结果只能寻求被购并重组或申请破产。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决策含义
自由现金流量为正 自由现金流量为正
公司融资压力小、具发放现金股利、还旧债的能力;
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隐含公司扩充过慢。
自由现金流量并非越高越好,自由现金流量过高表明再投资率较低,盈余成长率较低。
自由现金流量为负 自由现金流量为负
表明再投资率较高,盈余成长率较高,隐含公司扩充过快;
公司融资压力大,取得现金最重要,须小心地雷股;
借债困难,财务创新可能较大,可能发可转换债规避财务负担;
在超额报酬率呈现正数时,负的自由现金流量才具有说服力。
基准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自由现金流量为正
取该年值为基准年值;
以N年算术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以N年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年值(权重自定,越近年份权重越大。)
自由现金流量为负
如算术平均值为正,以N年算术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如加权平均值为正,以N年加权平均值为基准年值;
如前一年为正,取前一年值为基准年值;
如前一年为负,取某一年比较正常值为基准年值(自定)。
第一阶段增长率g的预估
运用过去的增长率 运用过去的增长率
算术平均数(简单平均/赋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权重/忽略了复利效果)
加权平均数(给予近几年增长率以较大权重/不同年份权重主观确定)
几何平均数(考虑了复利效果/忽略中间年限变化)
线性回归法(同样忽略了复利效果)
结论没有定论
注意当利润为负时
算术平均数(简单平均/赋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权重/忽略了复利效果)
加权平均数(没有意义)
几何平均数(考虑了复利效果/忽略中间年限变化)
线性回归法(没有意义)
历史增长率的作用
历史增长率在预计未来增长率中的作用取决于历史增长率在预计未来增长率中的作用取决于:
历史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与预测的有用性负相关。)
公司的规模(随规模变大,保持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变大。)
经济的周期性(周期性公司的取值可能很高或很低。)
基本面的变化(公司业务、产品结构变化、公司重组等。)
收益的质量(会计政策/购并活动引起的增长可靠性很差。)
主观预测优于模型
研究员对结论研究员对g的主观预测优于模型的预测只依据过去的数据
研究员的主观预测过去的数据+本期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
(1)上一次定期报告后的所有公司不定期公告中的信息;
(2)可能影响未来增长的宏观、行业信息;
(3)公司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即对未来增长率的预估;
(4)访谈或其他途径取得的公司内幕消息;
如何准确预测g
预测得准确与否,将建立在研究员对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把握的基础之上。公司战略包括公司产业领域的选择、产品的选择和生产流程的选择。要依据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要与时俱进,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提高估值的准确性。
(1)最近公司具体信息的数量(越多/越重大,优势越明显);
(2)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的数量(越多/越一致,优势越明显);
(3)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意见的分歧程度(越大,优势越不明显);
(4)研究该公司的研究员的素质(金牌研究员越多,预测优势越大)。
建议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相信其他研究员的预测。金牌研究员也可能犯严重错误,因为数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研究员可能忽略基本面的重大变化。
WACC释义与计算
WACC WACC (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权平均资金成本/Composite cost of capital Composite cost of capital)
根据股东权益及负债占资本结构的百分比,再根据股东权益及负债的成本予以加权计算,所得出的综合数字。
公式
WACC =股东权益成本(公司市值/企业价值)+负债成本(负债/企业价值)
利用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来判断公司股票是否值得投资。
WACC的计算相当复杂,不过如何使用WACC ,比如何计算该数字更重要。
FCFF法的适用
1. FCFF FCFF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
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
银行;
重组型公司。
2. 2. FCFF FCFF法的不适用
公司无平均正的盈余,如IT类公司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公司不具备长期历史营运表现,例如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
缺乏类似的公司可作参考比较;
公司的价值主要来自非营运项目。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1)
1. 周期性较强行业周期性较强行业
难点基准年现金流量及预期增长率g的确定问题。
对策1。基准年现金流量为正,直接调整预期增长率g 。
(1)景气处于+3、-3、-2 ,预计景气回落,下调预期增长率g。
(2)景气处于-1、+1、+2 ,预计景气上升,上调预期增长率g。
(逻辑景气循环理论,景气周期周而复始,历史重演。研究员对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周期的判断能力,以及能否准确寻找一个景气周期年限及景气拐点都会影响估计的准确性。)
2。基准年现金流量为负。
先求平均现金流量以作基准年现金流量;然后调整预期增长率。
注意注意1。也可以从营收开始,利用会计勾稽关系全面估算每年现金流量。
(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景气周期判断的准确性、会计能力都会影响估计
的准确性,工作量繁重且效果不佳)
2。内部收益率已经体现收益波动性对价值评估的影响。
3。预期增长率g取净利成长率时,将净利成长率>1的系数(公司自由现金流成长波动大于净利成长波动。)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2)
2.有产品有产品期权的公司
难点当前不会产生现金流量,但未来有价值的资产。
(如产品期权、包括专利和版权)。
对策
1。该资产公开市场的价格+DCF计算的公司价值;(是否存在该资产交易的活跃市场/产品期权能否分离)
2。运用期权定价模型预估产品期权+DCF计算的公司价值;(关于期权定价模型,见本文P44-47)
3。调高预期增长率g ;(调高幅度的主观性/产品期权的或有现金流量问题)
特殊情况下DCF的应用(3)
3. ST ST、PT PT及基本面较差公司 及基本面较差公司
难点基准年现金流量为负。
对策1。平均现金流量为正;
先求平均现金流量以作基准年现金流量;然后调整预期增长率。
2。平均现金流量为负。
以一个比较健康的年份现金流量作基准年现金流量;然后调整预期增长率。
(假设前提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恢复到健康的状况。)
RNAV法简介
RNAV的计算公式
RNAV =(物业面积*市场均价-净负债)/总股本
物业面积,均价和净负债都是影响RNAV值的重要参数。
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过多的长短期借款负债)/较大的股本都将降低RNAV值。
对公司各块资产分别进行市场化的价值分析,从资产价值角度重新解读公司内在的长期投资价值。
股价相对其RNAV,如存在较大幅度的折价现象,显示其股价相对公司真实价值有明显低估。
RNAV法推算(以商业为例)
1.对商业地产对商业地产分类,确定其适用的估值方法分类,确定其适用的估值方法
细分业态(便利店、标准店、大卖场等)被处置的可能性,细分业态与主营业务的相关度;
2.对商业地产的面积做出初步估算对商业地产的面积做出初步估算:
部分物业建筑面积的数据可能没有公开,需要调研后加入;
3.确定物业的均价 确定物业的均价
市场均价决定于稀缺程度。
期权定价模型推算
1. 估算公司资源(矿藏、油田等)可开采储量;估算公司资源(矿藏、油田等)可开采储量;
2. 估算资源开采的成本; 估算资源开采的成本;
估算的开采成本是资源期权的执行价格。
3. 期权的到期时间; 期权的到期时间;
开采合同的开采年限;
按照资源储量以及开采能力估算。
4.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 标的资产价值的方差;
储量不变前提下,标的资产价值波动取决于资源价格波动。
5.标的资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标的资产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每年生产将减少资源的价值,提供相应的经营性现金流量。
6.将以上数据将以上数据代入代入Black Black-Scholes Scholes模型计算公司资源的期模型计算公司资源的期权价值;权价值;
7.结合公司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状况结合公司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状况,测算出该公司内在投资价值。测算出该公司内在投资价值。
买方期权的损益
自然资源期权的损益
期权定价对公司特定信息挖掘
资源类公司对矿藏资源的拥有情况,是产量形成的依据,它比产量更能反映公司的价值。
大陆现行规定中,不要求资源类上市公司披露矿藏储量,对这类公司的估值多以产量为依据,与其他类型公司的估值方法差别不大,无法体现这类公司价值来源的特殊性。
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要求研究员不但关注产量、价格、成本等情况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而且深究矿藏等有关公司价值的特有信息,提升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判断的准确度。
DCF方法理论完美,过程略显复杂。
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各种数据比较完善,公司日趋成熟,DCF成为通用的估值方法。
大陆DCF方法似乎受到许多局限,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缺乏,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令人怀疑。
小结
DCF估值的方法论意义大于数量结果
模型的参数估计困难。如果不可信的数据进入模型,只能得不可靠的结果。虽然DCF估值的结果可能会因研究员对参数的选择、判断有所不同,估值的过程一致, 为研究员提供一个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地考虑影响公司价值的每一个因素,最终评估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
DCF估值的方法论框架要求研究员分析一个公司的基本面时,既要考虑财务状况、产品结构、业务结构, 也要考虑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战略,对上市公司形成全面的认识。
对上市公司全面的分析是DCF估值的要义所在,具体的数量结果反而是次要的。
谨慎择取不同估值方法
不同的估值模型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财务状况的公司,例如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注重稳定性,首选DCF方法, 次选EV/EBITDA;
生物医药及网络软件开发上市公司,注重成长性,首选PEG方法,次选P/B、EV/EBITDA;
房地产及商业及酒店业上市公司,注重资产(地产等)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或有收益,应采用RNAV与PE法相结合的方法;
资源类上市公司,除关注产量外,还应关注矿藏资源的拥有情况,应采用期权定价模型。
如何提高公司估值的准确性
1.提升宏观经济、行业分析的研判能力;
2.提高公司财务报表预测的准确性;
3. 多种相对法估值和至少一种绝对法估值模型估值(以DCF 为主)
4.运用敏感性分析,给出公司估值的合理区间;
5.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修正估值参数。
估值选股方法
所谓估值选股方法,其实就是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但问题是普通投资者如何找到这类公司。
大机构有庞大的研发机构,但我们只是单兵作战,要长期跟踪数千家上市公司无疑是天方夜谈,而且也不可熟悉所有行业。我们要放弃自己寻找公司的想法,从现有的公开信息中寻找。
目前权威的证券报或营业部都会提供一些研究报告,为我们大大缩小了选股的范围。但并不是所有报告提到的公司都是可以投资的,以下是几个必须的估值选股过程
1、 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有能力了解的行业。
报告中提高的公司其所在行业有可能是我们根本不了解或者即使以后花费很多精力也难以了解的行业,这类公司最好避免。
2、 不要相信报告中未来定价的预测。
报告可能会在提出未来二级市场的定价。这种预测是根据业绩预测加上市盈率预测推算出来的,其中的市盈率预测一般只是简单地计算一下行业的平均值,波动性较大,作用不大。
3、 客观对待业绩增长。
业绩预测是关键,考虑到研究员可能存在的主观因素,应该自己重新核实每一个条件,直到有足够的把握为止。
4、 研究行业。
当基本认可业绩预测结果以后还应该反过来自己研究一下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目的仍然是为了验证报告中所提到的诸如产品涨价之类的可能有多大之类的假设条件。这项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
5、进行估值。
这是估值选股的关键。不要轻信研究员的估值,一定要自己根据未来的业绩进行估值,而且尽可能把风险降低。
6、 观察盘面,寻找合理的买入点。
一旦做出投资决定,还要对盘中的交易情况进行了解,特别是对盘中是否有主力或者主力目前的情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最终找到合理的买入点,要避免买在一个相对的高位。
4、为什么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型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没有多少关系?
因为服务行业的特点是主要靠服务来挣钱,比如餐饮主要是靠客人吃饭为主,所以它的固定资产很少,它的净资产主要是靠收入来增加的,高科技企业的价值主要是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新工艺等,所以同一般的工业企业相比,固定资产的比重会比较小,价值的体现也是在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上。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5、公司创业融资时如何估值
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价值,价值评估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公司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估值是一个独特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其过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EquityFinancing)或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MA)等资本运作时,投资方一方面要对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要认可公司对其要出让的股权的估值。这跟我们在市场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满意产品质量和功能,还要对价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定性的因素,传统的财务分析只提供估值参考和确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围。根据市场及公司情况,被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种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要挑选与非上市公司同行业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比如P/E(市盈率,价格/利润)、P/S法(价格/销售额)。 目前在国内的风险投资(VC)市场,P/E法是比较常见的估值方法。通常我们所说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两种 历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当前市值/公司上一个财务年度的利润(或前12个月的利润)。 预测市盈率(ForardP/E)-即当前市值/公司当前财务年度的利润(或未来12个月的利润)。 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他们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大约是20%-35%。 对于有收入没有利润的公司,P/E就没有意义,比如很多初创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实现正的预测利润,那么可以用P/S法来进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样。 2、可比交易法 挑选与初创公司同行业、在估值前一段合适时期被投资、并购的公司,基于融资或并购交易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从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求出一些相应的融资价格乘数,据此评估目标公司。比如A公司刚刚获得融资,B公司在业务领域跟A公司相同,经营规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么投资人对B公司的估值应该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众传媒在分别并购框架传媒和聚众传媒的时候,一方面以分众的市场参数作为依据,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为聚众估值的依据。 可比交易法不对市场价值进行分析,而只是统计同类公司融资并购价格的平均溢价水平,再用这个溢价水平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 3、现金流折现 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过预测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资本成本,对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公司价值即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每年的预测自由现金流;r:贴现率或资本成本) 贴现率是处理预测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初创公司的预测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贴现率比成熟公司的贴现率要高得多。寻求种子资金的初创公司的资本成本也许在50%-100%之间,早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40%-60%,晚期的创业公司的资本成本为30%-50%。对比起来,更加成熟的经营记录的公司,资本成本为10%-25%之间。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较为成熟、偏后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凯雷收购徐工集团就是采用这种估值方法。 4、资产法 资产法是假设一个谨慎的投资者不会支付超过与目标公司同样效用的资产的收购成本。比如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根据其石油储量对公司进行估值。 这个方法给出了最现实的数据,通常是以公司发展所支出的资金为基础。其不足之处在于假定价值等同于使用的资金,投资者没有考虑与公司运营相关的所有无形价值。,资产法没有考虑到未来预测经济收益的价值。所以,资产法对公司估值,结果是最低的。 风险投资估值的奥秘 1、回报要求 在风险投资领域,好像他们对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奥和神秘,但有些讽刺性的是,他们的估值方法有时非常简单。 风险投资估值运用投资回报倍数,早期投资项目VC回报要求是10倍,扩张期/后期投资的回报要求是3-5倍。为什么是10倍,看起来有点暴利?标准的风险投资组合如下(10个投资项目) –4个失败 –2个打平或略有盈亏 –3个2-5倍回报 –1个8-10倍回报 尽管VC希望所有投资的公司都能成为下一个微软、下一个gooGLe,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赚到10倍来弥补其他失败投资。投资回报与投资阶段相关。投资早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10倍以上的回报,而投资中后期公司的VC通常会追求3-5倍的回报。假设VC在投资一个早期公司4年后,公司以1亿美元上市或被并购,并且期间没有后续融资。运用10倍回报原则,VC对公司的投资后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万美元。如果公司当前的融资额是200万美元并预留100万美元的期权,VC对公司的投资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万美元。 VC对初创公司估值的经验范围大约是100万美元–2000万美元,通常的范围是300万美元–1000万美元。通常初创公司第一轮融资金额是50万美元–1000万美元。 公司最终的估值由投资人能够获得的预期回报倍数、以及投资人之间的竞争情况决定。比如一个目标公司被很多投资人追捧,有些投资人可能会愿意降低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期望,以一个高一点的价格拿下这个投资机会。 2、期权设置 投资人给被投资公司一个投资前估值,那么通常他要求获得股份就是 投资人股份=投资额/投资后估值 比如投资后估值500万美元,投资人投100万美元,投资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资前的估值理论上应该是400万美元。 但通常投资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为期权,相应的价值是50万美元左右,那么投资前的实际估值变成了350万美元了 350万实际估值+$50万期权+100万现金投资=500万投资后估值 相应地,企业家的剩余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权放在投资前估值中,投资人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 ,期权仅仅稀释原始股东。如果期权池是在投资后估值中,将会等比例稀释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 比如10%的期权在投资后估值中提供,那么投资人的股份变成18%,企业家的股份变成72% 20%(或80%)×(1-10%)=18%(72%) 可见,投资人在这里占了企业家2%的便宜。 ,期权池占投资前估值的份额比想象要大。看起来比实际小,是因为它把投资后估值的比例,应用到投资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权是投资后估值的10%,占投资前估值的25% 50万期权/400万投资前估值=12.5% 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轮融资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没有发行的和没有授予的期权将会被取消。这种反向稀释让所有股东等比例受益,尽管是原始股东在一开始买的单。比如有5%的期权没有授予,这些期权将按股份比例分配给股东,所以投资人应该可以拿到1%,原始股东拿到4%。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成 100%=原始股东84%+投资人21%+团队5% 换句话说,企业家的部分投资前价值进入了投资人的口袋。风险投资行业都是要求期权在投资前出,所以企业家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根据公司未来人才引进和激励规划,确定一个小一些的期权池。 3、对赌条款 很多时候投资人给公司估值用P/E倍数的方法,目前在国内的首轮融资中,投资后估值大致8-10倍左右,这个倍数对不同行业的公司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不太一样。 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预测利润(E) 如果采用10倍P/E,预测利润10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是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200万,投资人股份就是20%。 如果投资人跟企业家能够在P/E倍数上达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谈判点就在于利润预测了。如果投资人的判断和企业家对财务预测有较大差距(是投资人认为企业家做不到预测利润了),可能在投资协议里就会出现对赌条款(RatchetTerms),对公司估值进行调整,按照实际做到的利润对公司价值和股份比例进行重新计算 投资后估值(P)=P/E倍数×下一年度实际利润(E) 如果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投资后估值就只有500万美元,相应的,投资人应该分配的股份应该40%,企业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来补偿投资人。 200万/500万=40% ,这种对赌情况是比较彻底的,有些投资人也会相对“友善”一些,给一个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资人要求按照公式调整估值,承诺估值不低于800万,那么如果公司的实际利润只有5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万美元,而是800万美元,投资人应该获得的股份就是25% 200万/800万=25% 对赌协议除了可以用预测利润作为对赌条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条件,比如收入、用户数、资源量等等。 及结论 公司估值是投资人和企业家协商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什么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虑投资人的增值服务能力和投资协议中的其他非价格条款;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和市场不等人,不要因为双方估值分歧而错过投资和被投资机会。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
6、为一家公司做估值时,一般常用什么方法和模型
公司估值可分为两种大的approach相对估值(Relative Valuation)和绝对估值(Absolute Valuation)。
相对估值就是跟别的公司比,主要有两种方法
-可比公司分析(Comparable Companies Analysis,投行里简称“Trading Comps”)
-先例交易分析(Precedent Transaction Analysis,投行里简称“Deal Comps”)
前者拿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做参照,后者以过往的并购案例为坐标。一家公司上市了每天就有买卖,就会有实时定价,所以把价格除以某个公司的盈利指标(比如销售额、运营收入、净利润等)就可以得出一个“倍数”用来跟其他同行业公司对比看哪个便宜哪个贵(P/E, P/B, P/S, EV/EBITDA 都是这个逻辑)。可比公司分析适用于公司要上市了,看看同行业都什么倍数,或者并购的时候也作为参考看是否需要给很多溢价(比如有人透露风声A要被收购结果P/E飙到50倍但其他同业都只有20倍,这个时候就不用考虑在50倍P/E的基础上给什么溢价,因为都已priced in)。
而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是没有市场每天去定价的,所以只有在有交易的时候(比如股权融资、出售老股等)会有新一轮定价,除非之前就参与了上一轮交易,否则外界只有靠挖公司官网、年报、新闻等渠道去找上一轮交易的定价。先例交易分析是并购里比较常用的估值方法。所谓并购,其实就是出售老股,现有股东把所持有股份卖给想要进来的新股东。
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就是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mium),用人话说就是控股一家企业(50%+持股)所需要付出的溢价,因为控股了就可以指派董事、替换管理层、裁员、卖掉不赚钱的部门,等等。这些决策权相比买一家公司的股票等着升值和分红来说要更值钱。而可比公司分析看的是公司上市交易水平,是不包含控制权溢价的,所以做一桩获得控制权的并购(直接买50%+或者把现有持股比例提升至50%+)都是要看历史上可比公司的先例控股交易。
接下来简单讲讲绝对估值。绝对估值有两种常用方法
-现金流折现分析(Discounted Cash FloAnalysis,简称“DCF”)
-杠杆收购分析(Leveraged Buy-Out Analysis,简称“LBO”)
绝对估值比较复杂,因为需要搭建模型,有很多预测的细节,简单的预测只需要一张粗略的利润表,复杂的模型三张报表都需要搭建出来、销售需要细分化预测(分产品线、高中低端、一二三线地区+国际销售、扩张计划等)、借债偿付单独预测(现金流还完利息剩多少、什么情况下还本金、够不够钱正常运营、是否需要短期借债等),里面的各类假设可以钻研很久。
总而言之,DCF是将估值对象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但由于主观因素对假设影响较大,很多时候主要作为参考(算出来的是每股股价);LBO则主要关注估值公司未来产生的回报,常用于私募基金投资(算出来的是IRR回报率)。
和相对估值不同,绝对估值只关注公司本身,预测它未来的现金流,然后再回过来折算它现在的价值。用这个思路得到的估值较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之所叫“内在价值”,因为它是以公司未来发展为基础进行分析的结果,并不受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但由于模型需要诸多假设,所以DCF比较适用于未来可预测的公司,比如一个煤矿,勘探出来原材料体量,开采成本可预测,再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基本可以推算出这个矿未来能赚多少钱,今天折算成多少钱可以卖掉。
DCF的一大优点就是不受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从技术上来说,你得出来的数字可以捕捉到公司的全部价值,牛熊市闹翻天了都跟你没啥关系。,真是撞上了金融危机,最终销售价格和销量都可能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公司估值。
LBO跟DCF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算的是回报,所以主要适用于投资人,而且大部分适用于私募股权基金(PE)或对冲基金(HF),因为他们真正赚大钱的投资很多时候都是要加杠杆的。杠杆就是借钱,借钱就需要还本还息,所以杠杆收购适用于现金流强或者有大量可抵押资产的公司,这些公司即便碰到问题了也能卖资产偿还债务,不会弄到公司清算,损失掉股权价值。
更多细节,请参考https://.zhihu./question/19550629
本人在之前学业课程中也做过类似公司估值,相当复杂,用绝对估值,对未来的收入预测有众多需考虑,如公司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用相对估值,也不太容易找到特别类似的企业,由于企业结构,业务等不同;建议通过两种估值相比较后得到合适的结果
7、企业估值方法几种
企业估值的方法有4种主要方法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行业粗算法、账面值法。
绝对估值法简单点说就是现金流贴现,有DCF估价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等。现金流贴现法是模糊的正确,可比估值法是个精确的错误。因为只有在现金流贴现法的估值过程中,你才能够把企业所有的重要驱动因素考虑清楚。意义在于理解企业内在价值的方式。不过实际应用中比较少用,如果不理解DCF,那么对PE估值法也是理解不好的,也是用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