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流通股少(八年只做次新股)

股票知识 2023-01-12 18:18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炒次新股,哪些因素必须关注
  • 次新股总股本6000万股,流通盘1500万股,有40元以下的吗
  • 流通股1800万股左右的次新股有哪些
  • 流通股在5000万股以下的次新股票
  • 怎样选择一只次新股长期持有
  • 买股票是不是买流通盘越小的越好?
  • 新股与次新股有啥区别?
  • 1、炒次新股,哪些因素必须关注

    炒作次新股的资金只关心一个问题以后还会有资金来接力吗?当你开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知道次新股的炒作资金看的除了行业风口、个股资质,它最重要的是看大盘。熊市里资金就这么多,行业风口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那么资金怎么赚钱,那些牛逼的游资、机构怎么赚大钱?就好像河流一样,在大海里什么船都开得动,在小河流里面你就只能飘一叶扁舟。
    当投资者看到好的次新股或者处在行业风口的次新股不断上涨的时候,就会有些人高举着巴菲特脑残粉那一套,什么估值很高、透支业绩、什么风险巨大,或者就是技术分析派的那些MACD顶背离、这个背离那个背离。这些人可能忽视了次新股炒作的不是业绩、不是估值、不是技术分析,次新股炒作的就是新、就是小、就是生意在不在风口、生意做得好不好,其它的东西交给大盘就行了,只要大盘不会崩盘,新上市的新股就会在企稳之后一直涨。
    而如今大盘也就2000点附近,向下跌顶多得到2000点,向上涨也估计涨不动,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以带动主要的指数股上涨。那么既然这样,在不温不火的指数里,在不高有点低的成交量里,那些生意在行业风口、业绩还不错的次新股就会一直被爆炒下去。次新股永远不会崩盘,只有不断接力,次新股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分析次新股什么时候崩盘,而是去分析哪一只次新股会接力。
    次新股是一场接力赛,所以决定了参与次新股的时间不能过长。至于那些生意特别好的次新股,也只能在借助大盘牛市的时候才能发动第二波的翻好几倍的行情,所以次新股不可以恋战,次新股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一场马拉松。
    价值投资者喜欢在低估值买入,能够忍受很长时间和很大的下跌,直到持有的股票估值超过他们的计算。这是巴菲特粉丝的一般真言,听起来很美妙,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的原因就在于这很难做到,次新股的价值投资之道就是在他们炒作的时候买入,然后涨到大盘有风险的时候卖出,或者行业发生了变化、或者公司的业绩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卖出,然后寻找另一只,这是次新股的价值投资之道,也许应该起一个名字,叫做次新股的持股之道。
    你明白了吗?没有什么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等等之类的分析,全部都是人们为了称呼方便给这种方法定义的名字而已,你可以叫巴菲特的价值分析为放屁分析,拉屎分析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定义的概念,我们不要被这种概念性的东西束缚了,关键的地方不在于方法的名字,而在于方法的实质是什么。
    价值分析法为什么不适用与次新股,因为价值分析法的实质是有应用前提的,只要它的应用前提没有变,你给它起任何名字都是合适的,就好像你的名字一样,只要你这个作为物体的人没有变,你改个名字、换套衣服难道就不是物理上的你了吗?所以,不要迷信任何的分析,市场就是简单的资金博弈,永远都是,哪里都是。
    所以市场永远是老师,这是废话,天天喊这些口号都是忽悠,为什么行业风口的股票会涨,是因为机构、游资、散户资金都集中在这里,然后价值分析者就说业绩爆发啦、每股收益爆发啦、市盈率还高啦,这些是做一套分析的公募资金常常使用的,所以在这些股票上涨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跌或者横盘调整,之后在时不时的消息面带动下又有一批机构、游资、散户资金去拉升,所以这类股票要么因为业绩稳定成长为蓝筹股、要么因为生意不行沦为垃圾股。所以行业风口票一般是先涨估值、再涨消息面,各安天命,回归业绩。所以你去看锂电池、看OLED、看新材料、看物联网、看汽车整车之类的个股,都是这样的,那么次新股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次新股第一看大盘,大盘不好,管你是什么股票,管你业绩怎么样,统统跌;然后才看个股业绩和生意布局,所以在目前大盘这种不跌不涨的低成交量里,次新永不倒,只会不断接力。
    如果要研究次新股,方向在哪里?研究次新股是目前最简单的价值投资之道,也是目前最容易让资金升值的道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次新股在上市,很多都是新兴行业或者行业翘楚,关键是怎么发现,其实次新股所有的亮点都被券商挖掘出来放在他们的招股说明书里面了,所以你炒股,做到极致就是下载招股说明书,然后打印下来。
    方向在哪里?
    第一、次新大牛股的特点下来,啥是次新大牛股?开板之后下跌幅度很少就大涨的。
    第二、垃圾次新股的特点下来,啥是垃圾次新股?开板之后腰斩甚至腰斩再腰斩的就是。
    通过分析他们的特点,你会逐渐发现好的生意特点,好的公司特点,然后再用这一套去分析市场其他的个股是否也有这种现象,是否也存在这类现象。,当你这么做了,你只做次新股就行了,还看什么技术分析、还学什么价值分析,谁说炒股就不能嘚瑟,你也一样可以笑看大V天天吹水,你也可以笑谈股市。
    炒股票为什么那么多人亏钱。
    第一不看大盘,乱入。
    第二不看个股,乱选。
    第三没有逻辑,乱买卖。
    ,关于次新股的操作逻辑,详看以下几点。
    第一、次新股好在新鲜
    记得看到过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老婆问我你说男人是不是都觉得老婆是别人的好?我没有直接回答,转头问儿子家里那么多玩具,为什么你还要玩隔壁王小明的玩具?儿子回答只要是我没玩过的,我都觉得好玩!我回过头对老婆说这答案没毛病!”这个笑话说明我们中国人或者说人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多么强烈。次新股的其他优点别的股民可能也都有,但只有这个“新”字是别的股票没有的。新就是优势。
    第二、上市超募资金总得出点成果
    上面讲了一些虚的优势,后面来说相对来说实在一点的优势。次新股刚刚上市,往往手握上市募投项目,也往往手里有超募来的很多资金。炒股炒的是预期,有募投项目就有项目投产、产生利润的可能。虽然说募投项目不一定都赚钱,但至少是给了大家希望。这就是次新股有预期可炒。超募资金这个优势更好理解一些,有钱就是大爷,钱生钱是最方便的。超募的资金存银行、买理财产品都可以产生利润。如果超募资金再搞一些资本运作,那就更是极好的了。
    第三、控制人有很强的市值管理冲动
    新新股有现实优势,也有内在的做大冲动。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想上市,往往要努力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上市公司控制人憋屈了那么久,终于上市了,有几个不想大干一场的?有几个没有做大市值的冲动?这个问题咱们就不多讲了。
    第四、次新股可以讲的故事多
    次新股有募投项目、超募资金等现实条件,实际控制人也有做大市值的冲动,那么新新股有那些故事可以期待呢?
    那么,次新股有那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次新股讲的最多的故事是高送转,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是不是高送转股票中,次新股是不是最多的。因为股本小,高送转是次新股最爱讲的故事。除了高送配,次新股往往会上市后很快就启动并购之路,好多公司都是上市后不到一年就纷纷去并购重组。
    第五、次新股套牢盘相对较少
    次新股因为上市不就,上方套牢盘一般很少。在拉升的时候阻力相对较小,这也是主力喜爱次新股的一个原因。哪怕是那些开板后回落的次新股,需要解决的套牢盘也就是开板首日那些筹码,那些开板后依然上攻的,在不断突破前高时,阻力就更小了。
    第六、次新股大多盘子够袖珍
    我们可以去翻翻现在的次新股,流通股在3000万股以下的不在少数。笔者发现流通盘越小,往往股性越活。估计大家都知道这一点,重视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第七、高换手利于快速建仓
    上面讲了很多次新股的优势,下面讲一下操作层面的便利。大家都知道,小盘次新股换手率往往很高,一天换手40%是家常便饭。这样的高换手有什么好处?除了说明他们是市场热点意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便于庄家快速建仓。一只普通的股票如果每日换手只有3%——5%,庄家建仓就需要两个月左右。而这种高换手的次新股,建仓时间就要大大缩短,操作周期也会缩短很多,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很大。

    2、次新股总股本6000万股,流通盘1500万股,有40元以下的吗

    流通盘小于3000万的次新股一共有100家,打开股票软件---版块---概念板块---次新股---流通股数---最少开始查询。

    3、流通股1800万股左右的次新股有哪些

    1.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6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07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莱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美国电气工程师阿姆斯特朗应用电子器件发明了超外差式接收装置。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在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建立,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和第一第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16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192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1935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70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迅速普及开来。
    图像传真也是一项重要的通信。自从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以后,传真技术不断革新。1972年以前,该技术主要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1972年至1980年间,传真技术已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除代替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还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应用;1980年后,传真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1959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年美国、日本科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13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2.
    通信发展史
    有线通信
    美国莫尔斯(F.B.Morse):约5km的电报(点,划,空间→字母,数字);
    美国贝尔(A.G.Bell):取得电话机专利(电信号→语音);
    美国普宾:通信电缆;
    1972年 日本:公共通信网的数据通信,传真通信业务;
    美国:发表贝尔数据网络,英国:图像信息服务实验;
    现代 通信系统利用某些集中转接设施→复杂信息网络
    →"交换功能"→实现任意两点之间信号的传输.
    无线通信
    1864年 英国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设想;
    1888年 德国赫兹(H.Hertz):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1895年 意大利马可尼:传距仅数百米的无线通信;
    1901年 意大利马可尼:横渡大西洋的无线通信;
    1938年 法国里本斯:PCM方式;
    1940年 美国CBS:彩色电视实验广播;
    1951年 美国CBS:彩色电视正式广播;
    现代 无线通信遍及全球并通向宇宙,
    如GPS其精度可达数十米之内.
    数学分析方法发展史
    一,傅立叶分析
    1822年 法国数学家傅立叶(J.Fourier):奠定傅立叶级数理论基础;
    泊松(Poisson),高斯(Gauss):应用到电学中;
    19世纪末 用于工程实际的电容器→处理各种频率的正弦信号;
    20世纪 谐振电路,滤波器,正弦振荡器→扩展应用领域.
    二,拉普拉斯变换
    19世纪末 英国工程师赫维赛德(O.Heaviside):运算法(算子法)-先驱;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拉普拉斯变换方法;
    20世纪70年代后 CAD求解电路分析方法 →替代拉氏变换.
    离散等其它系统的发展→
    三,Z变换
    1730年 英国数学家棣莫弗(De Moivre):生成函数-类似;
    19世纪 拉普拉斯: 贡献
    20世纪 沙尔(H.L.Seal): 贡献;
    20世纪50~60年代 抽样数据控制系统 →Z变换应用.
    数字计算机的研究与实践
    四,状态方程分析
    20世纪50年代 经典的线性系统理论(外特性);
    20世纪60年代 现代的线性系统理论(内部特性),
    卡尔曼(R.E.Kalman):状态空间方法.

    4、流通股在5000万股以下的次新股票

    在板块里面找,有个次新股板块

    5、怎样选择一只次新股长期持有

    这是我4月12日对次新股板块的分析 到今天为止 当时的预测成为现实

    下跌12345浪之后 现在处于第5浪的第三小浪下跌 这一段会是第5浪里下跌最快最多的一段

    所以不建议你现在选择次新股

    6、买股票是不是买流通盘越小的越好?

    不是的!
    ,流通盘小的容易让庄家控制。易于控盘。
    壳也容易搞到!
    ,盘子小的股票也容易拉的很高。因为,全控盘了,不好出手!

    7、新股与次新股有啥区别?

    依据个股上市时间早晚不同, 将股票区分为新股与次新股。例如, 截止2006年4月份, 市场把2006年上市的股票称为新股; 在2005年上市的股票称为次新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