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预测大势:2900点区间震荡持续
国元证券减持压力显现 强势震荡不改创新高步伐
上周A股呈现天量逼空后的强势整理走势。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的助推一是推动市场持续做多的资金不断增多,使得股指刚要调整的步伐就被资金蜂拥围堵。统计发现,有新开户的散户资金,有产业资本,有个人融资融券规模持续放大,也新增了从银行渠道的杠杆资金,使得市场在众多资金围攻下展现强势震荡格局;二是在剧烈波动、成交加剧的大逼空时代,产业资本的疯狂套现也导致了行情高位反复的震荡走势。数据显示12月份解禁市值为年内最高。其中12月份中小板公司单月解禁市值也是年内最高水平,据统计发现也是2013年6月份以来最高的接近水平。可见12月份的减持压力也在明显增多。至此,行情整理走势可能是近期的一种“常态化”的强势标示。
不过,投资者会逐渐认识到理财产品无法刚兑后将会使得风险加大,收益和股市的疯狂表现已经不可对比,而这部分资金被挤兑后不会去往存款和债券市场,因为那里收益很小,并且是机构投资的重地,楼市正处于下行周期和商品市场明显的下跌趋势都会使得这部分资金流向股市,这点就确保了市场只要下跌,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介入寻求投资标的和逻辑。看来目前市场处于在逼空后的强势整理态势,但这个位置不会成为反弹的一个顶点。
,在操作中,仓位和选股都要显得灵活。一是对于前期超跌的中小市值小票反弹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具有12月份解禁压力的小票,在强势反弹后的仓位处理更加需要冷静处理;二是对于宏观板块中的银行、券商、地产等这样的群体,强势进攻后的整理也是给予踏空资金介入的机会,尤其是券商股上周五的启动很明确地暗示市场的众多资金对后续的宏观板块仍是情有独钟,群体蓝筹股的上攻值得期待和深入研究。
,进场资金的性质发生改变是市场在逼空后仍然强势的直接原因。本人强调“常态化”的波动调整可能是近期市场走势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金融股依然是目前大资金首要考虑的良好阵地,由于优先股对于银行那些小股东的股权稀释作用明显下降,不断的金融创新和交易量大增给券商带来的业绩收益正扩大,其他的业务增长点也是发展迅速,踏空资金很愿意介入金融股去获取超额的投资收益。按照这样的分析逻辑,市场不具备深幅下跌的可能。相反,在强势震荡后,仍有可能冲击前期高点的动力,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
与此,市场的积极做多热情已经被彻底点燃。在各方资金合力推高指数的情况下,部分踏空资金会紧随而来,这样就会导致热点有效轮动并良性循环。移动医疗的炒作盛宴资金想必是不会轻易错过的。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医疗健康领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更将移动医疗产业塑造成了资本家们奋力挖掘的下一座金矿。 随着医保覆盖面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也在不断攀升,而移动医疗有望通过提高效率来控制成本。有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应用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6100亿的健康费用支出。与此,较早入局的阿里巴巴日前大手笔推出“未来医院”,收购了中信21世纪;风头正健的腾讯也不甘落后,以7000万美元大手笔入主丁香园,1亿美元砸向挂号网,微信公众号也将实现预约挂号与在线支付的功能。除此之外,百度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北京健康”云平台,小米也向九安医疗投资了2500万美元,期待打开通往移动医疗的大门。资金如水,随机而行,移动医疗的医药电商正是他们迅速聚集的洼地。,相关概念股如600998九州通、300273和佳股份、002551尚荣医疗等都值得仔细研究和思考。
信达证券前期高点存在一定压力 牛市也需回调趋势
12月9日上证指数最高冲至3091.32点,但当日也大幅下跌163.99点,12月10日股指最低探至2807.68点,而后大盘展开反弹,但最终沪深两市大盘上周均未收复失地。中小盘指数表现相对较好,创业板指自上周五三连阴后,连收三阳,失地几乎完全收复。上周盘面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一是沪深两市主要股指由快速拉升转为横盘震荡,但上证指数明显落后于深成指和创业板指;二是近日券商股冲高后大幅回落,银行股、石化双雄等蓝筹股开始回调,传媒、软件、高铁、航运等题材股则纷纷活跃;三是近日成交量先急剧放大后逐步萎缩,12月9日沪深两市日成交额达1.27万亿元,12月12日则缩减至7032亿。
预计短线大盘将继续在3000点附近反复震荡,并在蓄势充分后重拾升势。理由如下第一,创业板指连续大幅上涨,短线有回调的压力,而大盘当前上涨动力不足,前期高点也存在一定压力;第二,12月12日多数券商股止跌反弹,并未带动其它板块走高,考虑到券商股目前总体涨幅偏高,短线可能陷入反复震荡,而银行、地产、石化等指标股也需要震荡蓄势;第三,年底机构或无心恋战,且目前多空双方谨慎情绪都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