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股份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多少算好
1、股份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公式为
C.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税后利润/净资产×100 %。净资产是企业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股东权益。它是股东投入企业的股本、公积金和留存收益等的总和。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是计算一个股份公司属于股东所有的资产中当期收益所占的百分比率,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关于股票投资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困惑
其实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投资大师巴菲特正是利用这一指标辅以其他指标来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而每每都获得不菲的长期收益。复杂的是,中国的股票市场与国际上成熟市场相比较,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美国股市经过百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阶段,优秀上市公司众多,发行价格也较低,市场表现稳定,投资人主要靠公司分红增加收益。加上监管严厉,虚假募资、虚增利润现象较少,(当然,任何市场都会有害群之马)。而我国股市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上市公司成为稀缺资源,企业曾经为上市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甚至利用不光彩手段谋求一个上市额度,从此造成大量垃圾公司的股票充斥股票市场,这些公司上市后便暴露了虚假的一面,从绩优到亏损,直至退市,根本无红利可分,股价一跌再跌,投资者损失加重。
以目前深沪两市千家上市公司计,规范经营、业绩优秀、可长期投资者凤毛麟角,才是造成类似“伊利”、“茅台”等少数公司股票明知股价偏高还吸引众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的奇怪现象,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的悲哀。如果这种现象不彻底改变,中国股市将永远是个剧烈波动的投机市。
一家之言,切勿见笑。
3、ROE(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收益率有什么区别?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4、我想知道每股净资产值跟净资产收益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全面摊薄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 计算公式为: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利润/期末净资产;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报告期利润/期末股份总数。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较为复杂, 前者涉及报告期利润、净利润,期初净资产, 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 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以及报告期月份数、 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等; 后者涉及报告期利润、期初股份总数, 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 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因回购或缩股等减少股份数, 以及报告期月份数、增加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减少股份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5、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多少合适
不是。
总资产收益率是利润除以总资产,又叫ROA;
资产净利率,是净资产收益率,是ROE,是利润除以所有者权益。
6、净资产收益率多少才合适(zt)?
我自己是从这几方面考察(不完全归纳,希望大家补充): 1、行业较长期间内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企业的过往净资产收益率的最高最低及平均值 3、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 4、企业的融资杆杠和财务安排的稳健度 5、企业的分红派息率的高低 6、你要求的投资复合收益率 首先,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跟你的复合收益率要求有关。长期来看,股价的增长跟企业的增长是同步的 ,所谓价值决定价格 。 理论上来说如果公司用净资产作为本钱再加上借来的钱赚钱,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所以,从长期价值投资看,你如果要求股票复利增长越高,那么公司必须要有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除非你在净资产以下的价格打折买入。。。巴菲特就常干这样的事情。。。不过在中国这样的机会似乎并不多。 其次,净资产收益率除了要满足你的投资预期,同时还要满足行业的常识以及企业的能力。如果你发现你的复合收益率要求远超过所有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那么说明你很贪心,你不适合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_^ 再次,企业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在一个上升通道,企业在一个快速成长阶段,那么,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逐渐抬高,不过,你必须考虑,这样的快速成长阶段,空间有多大,期间有多长,如果不能持续的话(个人以为一般来说都不太可能长期维持快速增长),那必须保守看待。 此外,对于一些成长空间不大的行业,企业没有更多的扩张需求,利润往往用来派现回报股东。那么利润的分派会使净资产的累积速度减慢,净资产收益率将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最后,净资产收益率跟企业的财务杆杠的运用有关。合理的杆杠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所谓借鸡生蛋。但是我们必须警惕融资杆杠带来的财务费用的增加以及企业还款能力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文章后面的讨论:(1) 阿甘式投资:您好!你文中我有点一句不理解:即“ 理论上来说如果公司用净资产作为本钱再加上借来的钱赚钱,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这句。 在我理解,股票的复合收益率应该是净利润的增长率,你的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我明白,但问题是,在证券市场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到的钱将在一定的时期内促使其净资产的收益率小幅度增长,却造成净利润的增长率大幅度增长,例如前两年的苏宁电器。 我原以为净资产的收益率仅仅用于在我们买入一个公司时,作为一个买入参数对其pb的一个衡量,如艾葳在文中提到“公用事业公司,15%的净资产的收益率可以考虑给其2被的pb”(原文不记得了,大致意思如此),你推荐的巴菲特的书中,也有关于see^s candy公司买入时的理解,我个人理解也仅仅是将净资产的收益率作为一个买入价的参考。 您的这篇文章让我震惊(呵、呵,您以前的一些帖中也让我心花怒放),因为,我从未将净资产的收益率与股票复合收益率具体联系起来,我买入时主要结合净利润的增长率看pE(从第一眼文中学来的),再结合净资产的收益率看pb(这招是从艾葳的文中偷学来的),但您文中的理解,似乎指净资产的收益率就等同与净利润的增长率,否则,就不会有“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这话。 净资产 12.00 14.40 17.28 20.74 24.88 29.86 净利润 2.00 2.40 2.88 3.46 4.15 4.98 收益率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那么,当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假如下降到15%,你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也会逐年下降,直到15%为止,如果此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15%的话,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会一直保持在15%的水平。 相反如果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假如上升降到25%,你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也会逐年上升,直到25%为止,如果此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25%的话,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会一直保持在25%的水平。 从这个简单的模型我们不难看出,净利润的增长率跟净资产的收益率之间是有着必然的相关性的。换句话来说,理论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长期来看,一个企业未来平均的利润增长率,应当最终和他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吻合。 同样地,市净率也是一个道理。一般情况而言,股票的买入价格会高于每股净资产,从企业收购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你的收购价格一般会高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每年的净利润会结转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去,那么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越高,净资产达到你的收购价格的速度越快(意味着回本的速度越快)。从股票的角度来说,便是每股净资产达到你的买入股票价格的速度越快。这样,更高的利润增长率使我们可以接受更高的市净率。 按照我们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未来平均的净利润增长率,最终影响着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在这一点上,使市盈率和市净率产生了关联,也和你的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发生了关联。 通过这个模型,我大致明白了净资产的收益率与净利润的增长率的关系,再继续推导,净资产的收益率略升,而净利润的增长率短期内会大增,则进一步理解了艾葳所说的在两次融资之间买入(ROE不变,净资产增大,净利润的增长率短期大增,原来艾葳也玩数字游戏啊),林园所买入的方式似乎也基于此,稳定企业短期(2、3年)内毛利率上升、提升了ROE,导致净利润的增长率在2、3年内大增,从林园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看三年,持有两年,在ROE趋稳、净利润的增长率放缓之前先撤,这招真高! 今天花了一天时间来理解您的这个回帖(恕我愚钝),从开始的欣喜若狂、到自己操作观念的混沌(或者说近乎崩溃)、再到与我自己的操作思路融合,感觉自己原来的操作思路也基本与此相同,只是增加了一种暴利可遇不可求的淡淡失落 另:您转载呆二的文章让我惶恐,因为我没见过内在价值的具体公式,所以文中很多关于其内在价值计算的理解我看不懂,后来我看了黄铁鹰的企业价值的不可知论后才恍然大悟,感觉呆二确实人如其名,企业的价值根本无法精确计算,何来精妙计算?也感觉黄铁鹰太过于不可知了,公司的价值无法精确计算,但可以给它一个波动范围,大体用市盈率或市净率就可以来圈定,感觉巴菲特的模糊胜过精确的观点确实是高,不知我这样理解呆二的文章是否有错?求教:1、基于您回帖模型中的净利润增长率实际来自于前期净收益,如果公司连续分红,复合收益率应该是净资产收益率而非净利润增长率(分红继续投入且不考虑分红时的税收问题),这样理解对吗? 2、能否告知内在价值的公式及具体参数的意义,很想一睹DCF的芳容。 世事往往如此,顿悟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顿悟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实一切从来就是那样摆在那里,只是你的双眼是否被贪欲所蒙惑。想清楚了,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关于你的两个问题,我觉得不再是对于投资的认知问题,而是财务管理学科的基础问题。有了对于投资的认知,再搞懂这两个概念其实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了。我建议你看两本财务管理方面的书,对于现金流折现、所有者权益的收益率问题都有非常详尽的讲解,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关于呆二的那些模型和公式,看不懂也无所谓了。或许真正需要我们搞懂的,并不是那些东西,而是企业本身。企业投资既不是黄铁鹰所认为的赌博,也不是呆二所认为的数学游戏。一个好的生意,只要你理解了她的内在逻辑,当他真的被低估的时候,用一点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以知道。需要非常艰难的辨识和数理分析才能得到的结论,往往可能说明企业的确定性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一定要紧记常理,所有不符合常理的东西最终都是不能持续的,否则就不会被称之为“常”。我们时常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人们视而不见的常识。我们要掌握一些财务和投资的常识,企业和行业的常识,从常识入手去分析企业,你能看出很多道道来,有了这些常识,年报能够告诉你很多人们置若罔闻的东西。投资的基础应当是常识,而不是那些高深的东西。 投资或许最需要的不是那些高深不凡的专业知识,而是平常心。不去追逐不属于你的财富,或许你就不会有那份淡淡的失落感。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资本市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人世间?是为了追逐那些荣耀的财富,还是财富背后的坚实丰盛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我不知道别人的选择,我选择后者,来到这里,或许我更倾向于做一个修道者,感悟平凡而丰盛的人生意义,财富不过是不期而遇的副产品。或许这样的心态更容易让人在投资的求索之道上走得更快乐,更心清目明。财富就像天上飞舞的蝴蝶,或许在你静下来的时候,他们会挺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古人告诉我们宁静致远,放下那颗为财富而忐忑的心,静下来,我们才能看得更远。静,则生智。
7、中国股市近期走势分析
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破1800后大盘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在均线下横盘运行了,虽然和前期连续下跌比比较缓和了,但是又在重复以前熊市的老套路了,如果后市继续被均线压制横行无法放量突破(当然需要很多有利因素来支持),那习惯性的大跌小心再次来到,昨天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了,美国带动全球股市上涨,但是该消息不具备实质性作用奥巴马上台也还得面对布什留下来的烂摊子,救市资金还是一样的杯水车薪,金融危机还会继续下去,最新消息美国社保基金亏空缺口高达1300亿美圆,而据统计该数值将达到3040亿美圆,那8500亿的救市资金都还没着落,这金融危机下的新的帐单又来了,美国的经济风暴无法避免,而且还有加重的危险(持续时间估计3年甚至以上),而国内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还是A股的顽疾,它们带来的抛压,带来的资金面的长期空头压制多头无法避免,熊市也就无法避免,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而且现在机构也撕掉了价值投资的遮羞布,天天超短线操作,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中今天涨停说不定明天就跌停了,资金游动过快,对行情的持续性并不好。
而中国交通运输部门“酝酿”5万亿的投资计划也刺激了昨天的高开高走,请看清楚是酝酿这两个字,前期机构也传出消息财政部要酝酿3万亿资金救市但是第二天财政部就辟谣了导致头天追涨的短线资金全部被套,而这个消息不排除也是机构放出来的配合做短线甚至出货的套子。
证监会前主力周道炯表示民间还有20多万亿的资金可以进入股市救市,看来政府已经在盘算着在怎么把这些资金吸进来接大小非的筹码了,既然政府已经在盘算从民间套钱了,那大小非政府较长时间内还是没有解决的希望了。政府决意让市场和民间资金来消化大小非的烂帐。
而基金最新报表显示除了一家新发基金还没建仓外,其余股票和指数型基金全部亏损,只是亏损多少而已,这已经表明了未来的趋势,机构在大小非的抛压下只有边打边撤退的份,炒短线减少损失也是被避无奈,只要机构继续撤退未来大盘新低无法避免。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
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而中长线趋势投资者这次大盘如果看低到1500附近时可以开始分阶段选择股票小幅度建仓了,3季报显示部分业绩好的次新股成为这次机构重点建仓和加仓的品种,而未来大盘从单边下跌阶段进入震荡横盘阶段后,这类次新股可能成为引发大盘反弹的排头兵,可以开始筛选股票做功课了,仓位维持轻仓,保留主动权就行了.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3亿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为发行主体。 既然小非不具备资格,大非又会因为股权受损,大非会主动伸脖子挨宰吗?那该政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小非问题吗?文字游戏是政府最喜欢玩的,其实把字眼看清楚了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