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检所落户 大兴生物医药产值5年后达600亿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式迁址大兴,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在日前举办的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上,有专家表示,中检所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最高技术决策机构,选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产业引导、聚集效应。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现代生物工程、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产业化四大产业。到2015年,医药基地带动产业投资将达360亿元,产值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10.9亿元建设新中检所
中检所成立于1950年,是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60年来已建成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中药民族药检验检测体系、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生物制品检验检测体系、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等11大业务体系。
据介绍,中检所迁建项目是国家药监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和北京市政府与国家药监局战略合作的核心项目。项目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建设用地200亩,建筑规模100383平方米,总投资10.9亿元。主要建筑内容为药品检验楼、生物制品检验楼、医疗器械检验楼、生物安全实验楼、特殊实验楼、动物资源中心楼、标准物质楼、综合业务楼、食堂、公寓楼、动力中心、报告厅、教学楼。项目分东、西区两期建设,首期东区建设内容包括食堂、公寓楼、动力中心、报告厅、教学楼。
2014年,建成后的新中检所将成为资源配置合理、运行体系完善、检验机制科学、科技能力领先的国家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药品领域国家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进一步带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140亿元打造医药基地完整产业链
据介绍,中检所入驻后,既有利于中检所自身的项目建设和业务开展,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检所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引领能力,带动园区产业提升,为生物医药基地的发展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支撑。生物医药基地将充分发挥中检所的权威行业管控职能,充分发挥龙头效应,吸引行业高端资源,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医药基地产业集群成系统、上水平,提升园区的业内影响力,带动医药基地及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生物医药基地、大兴区的高端人才储备,发挥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高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落户大兴。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是9.63平方公里,成立于2002年12月,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纳入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产业基地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7年初,产业基地分别被市发改委、市工促局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试点。
近年来,大兴区不断加大对医药基地的投入,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汇聚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等国家重点研究创新项目和同仁堂制药、以岭药业、民海科技、国药集团、北药集团、中生集团等7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总投资超过140亿元。近年来,园区各项指标都取得了高速增长,2008年、2009年,基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54.4%、57%。
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中药现代化、现代生物制品、研发检测服务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形成药品、生物制品检定及技术执法核心区域;以同仁堂集团、康美药业、以岭集团为龙头,形成中药、天然药物核心区域;以四环科宝、协和制药为龙头,形成化学制剂核心区域;以民海生物、康泰药业为龙头,形成疫苗、生物制品核心区域;以麦邦电子医疗设备、国药龙立制药装备为龙头,形成医疗仪器和制药设备核心区域;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龙头,形成药品研发创新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