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两高”产业不能一转了之

股票知识 2020-03-14 09:00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让很多企业选择了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的经营策略。伴随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推进,怎样规避高污染、高排放(两高)企业,考验着河北。 年底前,将有500家两高企业退出北京。铸造、化工、家具等六大行业也将退出北京。目前,河北省工...

    京津冀一体化,让很多企业选择了“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的经营策略。伴随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推进,怎样规避高污染、高排放(“两高”)企业,考验着河北。

    年底前,将有500家“两高”企业退出北京。铸造、化工、家具等六大行业也将退出北京。目前,河北省工信厅正与北京市经信委就北京拟转移产业项目进行分类。

    前瞻网产业分析师欧阳新周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两高”企业转移是北京当下治理雾霾迫切性的体现。北京的空气污染情形与已经提出的治霾目标,使得北京需要立即行动,最先开始的可能还是“两高”企业。

    据了解,去年底北京市经信委提出锻铸造、家具两个整体退出行业向河北转移。经过共同研究,确定邯郸成安县、鸡泽县承接北京锻铸造产业转移,石家庄行唐县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现在,北京还在动员282家锻铸造企业和83家家具企业与上述三县对接。

    转移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规范和整合开发区布局,形成196个升级开发区平台,用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随着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以及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转移”现象,企业转移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在环保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指标限制。

    综上原因,产业承接地似乎并不愿意接收“双高”项目。譬如,廊坊市政府负责人就表示,“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

    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厅长王昌强调,不是所有从北京转来的企业河北都会要,如果伴有污染,河北不会要。

    ,经过双方协商,部分“两高”企业将集中迁往冀中南地区。“毕竟相对于北京而言,河北的议价能力较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河北要想承接更多优质项目,恐怕还有待时日。”欧阳新周表示。

    事实上,京津冀各地确实一直比较关注医院、院校等领域的转移,但在北京企业外迁中,先工业后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是既定方案,清洁产业在短时间之内或许无法迁出。

    如今,河北的现实情况是,从出台治霾的50条措施到立下治污“军令状”,2014年河北计划压减粗钢1500万吨、水泥1100万吨、平板玻璃1800万重量箱。(下接A4版)

    按照河北淘汰过剩产能的“6643”工程,到2017年,河北要压缩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燃煤和3600万重量箱玻璃。

    在这个过程中,减少的产能需要由企业来承担。在原有生产方式无以为继的情况下,企业要么被强行拆除,要么搬迁重组,走改造升级之路。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表示,“我们讲的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表面复制,不是原厂的搬迁,这是一种污染转移。没有意识到转移是提升式的转移。同样的企业项目,一个行业的转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技术装备的改变,应该有可行性论证,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要求。”

    陈耀认为,“承接地不仅要制定企业落地环保标准,也要一体化协同治污,才能确保不重蹈中西部个别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那种‘来者不拒’的被动接受局面。

    王昌表示,中低端制造业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相关产业在转移过程中有一个提升过程,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转移。就像我们搬家,新家总要收拾收拾,提升一下水平。产业衔接,关键看河北

    由首都经贸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表示,在京津冀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中,北京与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双核”。但河北省的人均GDP,不仅低于京津,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京津冀区域呈现产业异构和转移两种趋势。一方面,产业异构明显,却未能建立紧密的内在联系。北京经济服务化、高端化趋势明显;天津在高端化产业方面有优势,航空航天、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以上;河北优势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居多,再加上产业异构未能依托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链联系,从而形成“各自为政”、相对独立的产业分工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转移和产业衔接已经开始了,河北省作为承接方,又该如何应对?

    对此,欧阳新周表示,“河北省若想从北京分得一份‘蛋糕’比较难。能否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还要看北京是否愿意向周边省市输送一批优质资源,而不只是‘污染资源’和过剩资源”。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十一五”期间,30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京津转移而河北有效承接的仅有11个行业,且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行业,有14个行业京津比重下降的河北也在下降,这表明河北未能发挥区位优势,有效承接相关转移的行业,更未能利用京津市场、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获取自身发展资源,带动发展模式转型。

    对这种结局形成的原因,陈耀表示,产业转移是优势资源辐射,是带动产业升级的过程,必须要对相对落后的河北省给予扶持——未来判断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如果河北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是不成功的。

    ,陈耀也认为,京津冀之间的产业转移符合市场规律,处于市场中心区的相关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经营成本过高,这造成了过度集中等问题,当这些变得不再经济后,产业转移就发生了。他表示“这是产业转移的规律所决定的,但并不是说河北省就得被动接受这些‘三高一低’企业,河北需要有所作为,改变这种不利现状。”

    现在,沧州已提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打造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相关定位来承接首都功能、打造产业基地,力争一批重大国家战略性项目布局沧州;与此,唐山也表示,曹妃甸在交通、港口等方面很有优势。

    陈耀认为,上述这些有优势有特色的河北产业集群,必须变被动承接转变为主动对接,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了解自身有哪些优势产业,还缺少哪些产业环节。,也应协调好该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理顺三地政策法规,清理相互抵触、互不对接、不合理的条文条例及内部通知、决定等,实现对接协作,这有助于真正实现一体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