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为城市生命线 马路拉链如何缝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意见》指出,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明确了近、中、远期的总体工作目标,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重点任务。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联动协调。
《意见》提出,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还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分析
多头管理如何破解?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
《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城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并要对各类专业管线进行综合。”
“家底”模糊咋摸清?
尽管有这么多部门在管理,地下管线现状不清、“家底”不明却是不争的事实。
权威部门透露,截至目前,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各权属单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线信息,没有实现共享。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王静霞表示,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材料不全、不准的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马路拉链”咋缝合?
“地下埋着几百万,没事挖开看一看”“春城无处不开挖”,这些流传民间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马路拉链”现象的不满意。
造成马路拉链现象,一方面源于管线与道路建设不同步。为此,《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
造成马路拉链的另一原因是,各条管线敷设不同步。《指导意见》明确要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并预留管线位置。
,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重建轻养”咋扭转?
地下管线“重建设轻维护”的管理模式,也往往令“小患”积成大祸。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说,城市早期建设的地下管线老化、腐蚀、失修,泄漏爆炸时有发生,跑冒滴漏严重,超期超负荷运行问题突出。
《指导意见》提出了当前老旧管线的具体改造任务。如市政管线改造方面,要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
安全监管总局二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要建立日常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配备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