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项改革试点名单出炉前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多次会议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所谓的央企改革总体方案迟迟未能出台。
在此背景下,国资委提出,要通过试点,在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突破。“试点也会对总体方案形成倒逼压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
那么,这样一份受到多方关注的试点名单出炉的台前幕后有那些故事呢?
试点背景:
告别“顶层设计依赖症”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由上海市领衔的地方国企改革短期内扩张到多个省份,一份份各具特色的地方改革方案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地方国企已经开始了深层次的改革。
然而,中央企业的改革尤其是系统性改革方案,即所谓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却一直不见踪迹。除混合所有制外,央企的改革也更多地停留在规划、论证阶段。
对此,李锦对《企业观察报》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央企“言必称顶层设计,期望值非常高,实际上进入了观望、等待、依赖顶层设计的恶性循环。”
顶层设计方案迟迟不能出台,有观点认为,是国资委部门利益造成的。有媒体甚至以“迟暮国资委”为题,刊发文章指出国资委正在成为国资改革障碍。
实际上,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拿出了一份改革方案初稿的征求意见稿,至今这一文本已经历了十余次修改。“各省市国资委推出的改革方案,很大程度上都借鉴了这一文件。”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对《企业观察报》介绍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由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牵头,制定改革方案的最终稿。
“国资委要与发改委、财政部以及分管人事工作的中组部协调意见,有些分歧比较大,国资委不可能单方面决定改革方案。”李锦透露。
彭建国也表示,央企改革事关全局,既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也需要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待磨合的情况下,拿不出顶层设计方案是有道理的。
焦急的不只是媒体和民众。
今年以来,兼任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问及国有企业改革事宜。对此,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毅认为,“这是对国资委的鞭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压力之下,5月4日召开的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专题会议上,张毅提出,国资委一方面要把今年承担的改革任务做得快一步,做得细一点,做得扎实一点,另一方面要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两类公司”试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争取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是试点概念的第一次出现。
“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自下而上的探索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李锦认为,即使在今天有了顶层设计思维的背景下,摸着石头过河仍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此,李锦认为,此次国资委推出四项改革试点,并要求“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改革的认识路线乃至世界观、方法论有所突破”。
出炉名单:
多方调研,几经调整
就在张毅提出试点思路后的当月底,国务委员王勇开始了一轮不同寻常的央企调研。
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王勇分别到中国建材、中国节能、国药集团进行调研,这是王勇升任国务委员后第一次到这三家企业考察工作。国资委主任张毅和分管国资委改革的副主任张喜武分别参与了其中两次调研。
在王勇的这三次调研过程中,共同的关键词是“改革”二字。
在中国建材,王勇提出,“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创造经验,走在中央企业前列,努力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在中国节能,他特别提到了中国节能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成果。在国药集团,他还鼓励该公司“要在混合体制中发展创新、总结经验”。
李锦认为,这一系列调研说明,国资委和国务院已基本确定了试点企业的名单。6月29日,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首次披露,中国建材已经被国资委列入首批试点企业。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同时被列入试点的企业还包括国投、中粮。
直到7月15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份在坊间流传许久,经过多个版本演绎的试点名单终于显露真容。
《企业观察报》了解到,这份公布的名单在出炉之前还经过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比如华润就曾经入选,但是最终从该名单上被划掉。
“中国建材是比较想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混合所有制双项试点的,之前国务委员王勇调研时也提到了投资公司的话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入选。”中国建材相关人士表示。
张毅最初提出试点的概念时,尚有两类公司的表述。所谓两类公司就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一概念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来,往往并称。最终,国资委只选择了其中的投资公司作为试点概念提出。
实际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中的名词解释,国有资本投资和国有运营公司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投资公司以“投资融资和项目建设为主,通过投资实业拥有股权,通过资产经营和管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而运营公司“以资本营运为主、不投资实业,运作主要在资本市场,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保值增值”。
“从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情况来说,多数是实业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更加方便,更容易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彭建国解释说。
在国资专家看来,投资公司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投资公司,集中于某一主业,包括中粮和央企中的大多数企业可能接近这一类;另一类是投资控股公司,国投以及未入选的华润、诚通应该算这一类。
“运营公司起点会更高。我们测算了一下,企业高管之外,可能普通员工的平均工资要达到50万元才能吸引合适的人才。”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因此国资委近期不会考虑组建运营公司。
纪检试点:保障改革是初衷,未公布是怕转移焦点
四项改革中包括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让不少人觉得意外。有人专门为此撰写文章,质疑这一举动与前三项改革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评论称,此举“仍然是传统党管企业思路,这与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不符,更容易导致以党的标准来干预企业运营问题,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效率。”
对此,李锦认为,持此论者并不熟悉央企实际情况。
李锦分析说,此次的四项举措中,投资公司是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是所有制改革,董事会是机制改革,纪检是保障措施,这四个问题是央企改革的四个不同侧面,是一个整体,不能对立。
彭建国也表示,“现在央企腐败备受关注,党不来管谁来管?反腐要与改革并行,做改革的有力保障,这是符合辨证法的。”
之所以没有公布纪检试点名单,李锦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其他改革都是放权,这个是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是国资委为了避免转移舆论焦点。李锦认为,如果试点公布名单的话,大家会觉得入选企业是不是有问题?那就与改革的初衷不一致了。
实际上,选择央企作为派驻纪检组试点,已是早有端倪。
5月23日,国资委纪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就表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中央企业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国资委将开展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在该次会议上,国资委纪委宣布,将组织中国石化、中储粮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能建4家中央企业与国资委同步开展试点工作,即这四家集团将开展向各所属企业派驻纪检组试点。
《企业观察报》目前掌握的信息是,这四家企业中有一家再次被国资委选中,稍后国资委将向其派驻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