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指路第二天一定高开吗(仙人指路后允许调

股票知识 2023-01-29 14:28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出现仙人指路第二天股票会涨吗?
  • 仙人指路必须高开吗
  • 仙人指路是指什么样的K线图?
  • 为什么仙人指路不涨反跌
  • 十字星k线组合图解:十字星是什么意思
  • 仙人指路是指什么样的K线图?
  • 仙人指路k线和十字星的作用一样吗?比如今天的铁龙物流,就收了一个十字星。
  • 1、出现仙人指路第二天股票会涨吗?

    如果这个表示肯定涨,那写个小程序就能保证自动赚钱了。事实上没有这种程序。

    2、仙人指路必须高开吗

    证监会吧

    3、仙人指路是指什么样的K线图?

    实战中的仙人指路一般在拉升中运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仙人指路K线形态的出现,一般是多头主力洗盘,以提高短期成本。因此其运用的条件是特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带上影线的小阳或小阴线都是仙人指路。在操作中仙人指路的最佳运用条件是在追强势上涨股上面。其条件是:
    1、 上涨的角度出现超过45度的运行态势。
    2、 出现仙人指路的K线位置最好是在前期的重要压力区间位。
    3、 在出现仙人指路K线形态前,市场的获利程度不要超过15%。并且有一定时间的横向震荡。  
    4、 仙人指路前一天的阳线最好是超过5%以上的大阳线,并伴有近期较大成交量。
    5、 仙人指路K线出现时,量能要出现连续放大。  
    6、 仙人指路K线出现后,在后面一天必须出现高开高走,或低开高走,绝不能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这是决定主力是否开始继续上攻的重要标志,也是仙人指路K线形态能否成功的主要条件。
    6是关键,能不能连续小阳线拉升是判断仙人指路是否成立的关键!

    4、为什么仙人指路不涨反跌

    “仙人指路”,是一个美丽的股市俗语。指的是当某只股票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K线后,往往意味着该股的股价将有可能达到上影线所指的高度。图1中信银行就拥有这样两个“仙人指路”的路牌,那么它们所指的目标实现了吗。
    中信银行走势图中分别在2012年1月5日和3月22日有两根“仙人指路”的K线出现,第一个指路牌显然是指对了路——其后股价一路震荡上行;而第二个指路牌却没有形成指路效应,股价反而在本周转为破位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样青山两样情”的走势呢?我们还得从盘口上进行分析,因为盘口信息更能直接反映一切真实信息,所以,盘口是一种语言,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无声的语言,我们不妨把这种语言称为“盘口语言”。
    现在让我们先看1月5日的那根仙人指路的情况:该根K线是一根放量的低开高走的中阳线,其成交额高达3.6亿元,是前一天成交额的五倍,说明是增量资金在进场。更重要的是,该K线是在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之时出现的,同时也穿越了30日均线,形成一阳穿三线的结构。再看3月22日的那根K线,虽然也是一阳穿三线,但5日均线、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已经形成了空头排列,与前者恰恰相反。从量能上说,其成交额却只有1.6亿元,是1月5日成交额的44%。大幅萎缩的成交额说明该阳线不是增量资金所为,而是存量资金的搅动行为.有意思的是该根阳线的上影线最高点恰恰与前一次的高点4.69元持平,为什么不敢创新高去解放套牢盘呢?

    5、十字星k线组合图解:十字星是什么意思

    有可能转势哦。注意一下

    6、仙人指路是指什么样的K线图?

    实战中的仙人指路一般在拉升中运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仙人指路K线形态的出现,一般是多头主力洗盘,以提高短期成本。因此其运用的条件是特定的,并不是所有的带上影线的小阳或小阴线都是仙人指路。在操作中仙人指路的最佳运用条件是在追强势上涨股上面。其条件是:
    1、 上涨的角度出现超过45度的运行态势。
    2、 出现仙人指路的K线位置最好是在前期的重要压力区间位。
    3、 在出现仙人指路K线形态前,市场的获利程度不要超过15%。并且有一定时间的横向震荡。  
    4、 仙人指路前一天的阳线最好是超过5%以上的大阳线,并伴有近期较大成交量。
    5、 仙人指路K线出现时,量能要出现连续放大。  
    6、 仙人指路K线出现后,在后面一天必须出现高开高走,或低开高走,绝不能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这是决定主力是否开始继续上攻的重要标志,也是仙人指路K线形态能否成功的主要条件。
    6是关键,能不能连续小阳线拉升是判断仙人指路是否成立的关键!

    7、仙人指路k线和十字星的作用一样吗?比如今天的铁龙物流,就收了一个十字星。

    在高位十字暗示要跳水是卖出的一个依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