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已在路上

股票知识 2019-10-16 20:05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摘要编者按今年以来,受我国外贸形势严峻、房地产调整以及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影响,物价持续较弱,工业生产继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虽然宽松政策仍然继续,但因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限,过去几个月持续加码的宽松政策并未带动经济出现企稳。在此背景下,国家...

  编者按今年以来,受我国外贸形势严峻、房地产调整以及基建投资增长乏力影响,物价持续较弱,工业生产继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虽然宽松政策仍然继续,但因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限,过去几个月持续加码的宽松政策并未带动经济出现企稳。在此背景下,国家高层近期多次在不同场合下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高层的频繁表态显示出官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已经从重需求管理转向了供给管理,特别是从当前需求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暗示着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预期,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后,供给体系的改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

供给侧改革从“三架马车”走向“四大要素”

■本刊记者 马曼然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近一月以来,政府高层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其已成为近期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业内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提法,显示出政府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正逐渐从官方话语体系中淡化。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有望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重点。  

  从“三架马车”走向“四大要素”

  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今年11月初,民生证券管清友和朱振鑫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八条对策》中,明确提出解决当下经济的问题,要“平衡需求侧扩张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此后,从民间到官方,“供给侧改革”出现的频率迅速增加,甚至成为最高经济决策机构的新思路。

  我们知道,“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相对应的。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从附图可以看出,供给侧管理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而需求侧管理则强调可以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两者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由于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在各国的经济政策应用中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海外的历史经验看,能够较为明确地被贴上“供给侧管理”标签的主要是美国里根政府时期和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期的经济政策。这两个时期经济政策的大背景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提高需求的“刺激政策”,使得两国出现了明显的“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对此无能为力,而正是“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两国经济走出了衰退的泥淖。

  如今,在我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央高层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就中国当前经济状况而言,供给侧改革强调了从供给侧入手,解决国人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中高端产品和高品质服务的迫切需求与现有的中国传统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不相匹配的矛盾。换言之,就是中国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与中国制造未能与时俱进的不相匹配。在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民心的今天,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老百姓需求与生产厂商的柔性生产能力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某些媒体所说的“新计划经济”,是“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

  “供给侧改革”带来新机遇

  本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未来的经济政策将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需求侧的刺激政策可能更多只是托底性质的而非未来政策的重心所在。

  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言,“供给侧改革”对其传统的产供销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品销售平台的互联网化,原材料采购的比价平台,客户网络下单的瞬间响应,24小时不间断售后服务平台,诸如此类的种种创新,令上市公司应接不暇。,最为要紧的是产品的研发创新,利用互联网征集全球潜在客户对新产品开发的想象性描述,在新产品开发初期便将研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将成为制造业上市公司应对“供给侧改革”的制胜法宝。

  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上市公司而言,“供给侧改革”可谓是为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尽管国内服务业总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经济产值的半壁江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无论是文化影视产业,还是体育产业、养老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就是我们改革的方向所指。下一个五年,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服务业全面赶超国际水平,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绝对是大有用武之地。

  从近年来A股市场发展演绎路径看,主流资金喜欢从政策导向中寻找潜力股,而目前“供给侧改革”已迅速成为主流资金关注的焦点,有可能成为新的选股逻辑。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思路的明朗化,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周期预期有望积极改善。而这无疑有利于传统产业优质企业产能使用率提升,进而缓解传统产业周期对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估值坐标的束缚。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央很可能会出台重磅措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涉及民生领域的纺织等行业有望成为重点。

  供给侧如何管理?

  
既然供给侧改革带来新机遇,那么又该如何进行供给侧管理呢?综合各机构的观点,可以看到,供给侧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改革提高效率(核心问题)。通过改革促进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等,本质上都属于这类。

  作为长期的投资主题,国企改革概念股反复走强,国企改革顶层文件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企改革概念股的炒作提供了动力,由于各地将陆续进入国企改革细则公布阶段,或将带来旗下国有上市企业的投资机会。业内普遍表示,国企改革涉及的国有资本和运营公司企业活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不仅自身的业绩和估值有望得到双升,也为整个A股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第二,调结构。调整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在不同部门间的相对价格,引导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本质上说,调结构不属于经济增长问题,但从政策手段上看这也属于供给侧管理的一种方式。

  经济金融专家余丰慧分析“电信、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持续活跃。“双十一”催生邮政快递业活动明显上升,网络消费仍保持较快发展趋势,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亮点。临近年底,节日消费预期将继续拉动居民消费热情,以消费为主导的服务行业具有继续拉升的基础。特别是消费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公款消费大大压缩情况下出现持续增长,着实不容易。这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将会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而强化”。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制造业部门就业承压,而服务业则可吸纳就业,因而创造条件、促成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也将是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统计局数据测算,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左右。

  第三,改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质量。劳动人口占比上升可以提高人均产出,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的生产能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成为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基础,在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补充人口红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