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生活
王冀一开始用分期付款工具的时候有点“收不住”。这位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说,“刚开始我用花呗有种错觉,因为没有扣卡里的钱,总觉得自己这个月没花什么,但当下个月我看到账单就懵了。”
近几年,分期付款工具已经成为“剁手党”最有力的后方,尤其是受到经济实力有限的年轻群体的欢迎。“花着明天的钱,改善今天的生活”甚至成为时尚。
根据央行的数据,2015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接近300万亿元,预计市场容量未来5年将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扩张。
互联网企业纷纷利用平台优势抢占消费金融先机。京东在2014年就推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品牌“白条”,百度也打造了消费金融平台“百发有戏”,蚂蚁金服推出“花呗”试水消费金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唐涯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有关。美国的市场,约有82%是消费信贷,18%是生产型企业的企业信贷。欧洲的比例大约是7∶3。而在中国,生产型企业占88%,消费信贷占12%。
“消费是被严重抑制的,尤其是个人消费信贷。”唐涯说,从1978年人均GDP300多元人民币到现在的8019美元,中国国家和民众的财富累积已经到了资产管理、消费需求的程度,消费的需求被释放了出来。
多家消费金融企业都给典型用户画像,20~30岁、不拥有信用卡的人群是最清晰的画像。捷信中国称,60%以上的中国内地用户都属于这一群体;蚂蚁花呗称,所有用户中,80后和90后占比达85.8%,六成的用户从未使用过信用卡。
山东大学大三学生仇子兴就是提前消费的热爱者。他使用消费金融工具,分别购买了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每个月需要还款440元和330元。当手头宽裕时,他会多还几个月的,手头紧张时则少还或者不还。有一个月,他充了300元的饭费后就把所有钱还了贷款。
仇子兴说,“现在有iPhone, 又有iPad,我觉得本身就是个挺好的消费方式。”
在捷信中国用户中,河北的18岁农民工李少东,在石景山一间摩托车店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申请了12期分期付款,买了一辆2950元的用于送外卖的摩托车。其中的2600元为贷款。在不到半小时时间里,李少东接到了一个核实电话,通知贷款获批。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大伟说,中国有1.5亿贫困农民,6000万小微企业主,这些人金融可获得性不高,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机构提供了机会。
不过,分期生活并不止于农民工或者大学生。知名珠宝品牌TSL谢瑞麟提供的数据显示,TSL谢瑞麟天猫旗舰店的销量连续两年保持200%的增长。其中,在每个月的交易额中,消费者选用分期付款的占比超过47%。
“使用分期付款工具来选购珠宝的消费者不是钱不够,而是他们希望让钱发挥更高的效用,”谢瑞麟商城业务负责人杜贤孚说。用户调查显示,TSL谢瑞麟的主要消费人群是26~40岁的白领,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近七成是女性。
工作两年的王冬晴(化名)经常网购。去年年底,她给父母买了一台电脑,用网上分期付款工具,分三期还清,没有手续费,一共花了5000多元。如果要求一次付清,她也可以付得起。她听朋友说,如果能分期,尽量还是分期,这样剩在手里的钱可以投资理财。
王冬晴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手里的存款,但她觉得,手里有钱,说不定买股票也能赚点。如果能先让别人帮自己埋单,自己的生活“至少不会变得更拮据,只会变得更好”。
不过,分期生活正遭遇信用的瓶颈。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通过金融机构借款的成年人比例仅为9.55%,低于G20国家14.87%的平均水平;在信贷市场的信息障碍方面,中国得分为50分,也低于61.84分的G20平均水平。明显的短板正是征信信息的缺失。
调查表明,中国现有的征信系统覆盖率仅为38%,大量用户的金融需求被排除在外。,普惠金融客户分散、金额小的特性又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网点运营成本高。
刘大伟直言,宜信2016~2020战略提出普惠金融要下乡,并打造金融云平台。目前的苦恼是在借款主体的信用评估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对于评估环节、对整个做网贷的机构都会产生一些损失。”
好消息是,2015年,央行已经放行8家民营机构涉足个人征信。这也成为不少消费金融企业的口号“做你的第一笔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