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成“田园创客”
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努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成长为有知识的新一代职业农民——
眼下,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大批毕业生正为寻求一份心仪的工作而东奔西跑,为找到一个“饭碗”而四处努力之时,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应届毕业生马红军却格外从容和淡定。为什么马红军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呢?因为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他早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创业,早成为了一名“田园创客”,并由此找准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现在要做的就不再是寻找和选择,而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去努力去奋斗,去赢得更多的收获争取更大的成功。
记者从山西农业大学了解到,近年来该校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从而使学校走出了很多像马红军这样学农、务农,甘做有知识的新一代职业农民,矢志于黄土地上创业的“田园创客”。
“蘑菇王子”黄超
“蘑菇王子”,是山西农业大学2008届毕业生黄超为自己合作社生产的食用菌申请的注册商标。但由于黄超搞的是蘑菇生产,而本人又是培育蘑菇的行家,并且还是带领农民朋友种蘑菇的领头人,久而久之人们便把黄超叫成了“蘑菇王子”。记者见到黄超时,他谦虚地说,“我就是个种蘑菇的,真不是啥‘王子’。”不过,黄超周边的人倒是觉得他这个“蘑菇王子”的称谓名副其实。
黄超是个农家子弟,但他却与很多来自农村的学子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他没有把上大学当作跳出农门的跳板,而是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广袤的田园。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黄超从步入山西农业大学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思考着自己该学什么,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为此,他把自己求学的进程变成了创业的过程。
在学习食用菌栽培课程时,黄超产生了自己种蘑菇的念头。说干就干,在学校的资助下,2007年,还是大三学生的黄超用砖头、泥土、树枝、草帘和塑料布建起了一座简易大棚,开始了种蘑菇的创业之旅。,万事开头难。起步之初,由于试验和生产脱节,技术和管理跟不上,他遭遇到了挫折。面对挫折,他没有放弃,而是前后三次到省内菇场学习,和菇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菇农请教,认真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种菇技术,直到最终的成功。随后在2009年3月,他和同学联合太谷县农民成立了太谷县绿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自己的第二个温室大棚,租赁厂房,投料50吨,一年之内,转亏为盈。
此后,黄超一方面带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参加了和顺县化南沟村“华安菌菇创业园”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指导农民开展大规模的蘑菇种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一方面不断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将温室大棚增加到了5座,并以合作的方式分别在和顺县、宁武县以及关帝山林场建立食用菌基地,并为自己的产品注册“蘑菇王子”商标,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事业有成的黄超常说,做农民好,做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更好。为此,他要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园继续创造自己的事业。
“核桃达人”江利斌
江利斌,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社长。“绿翼”合作社早在他还是山西农业大学学生时就已成立。为什么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在老家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呢?这还得从江利斌从小生长的地方以及他的创业梦想说起。
江利斌是我省长治市黎城县北委泉村人。黎城县虽然是革命老区,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多年来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里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一亩多,且多为坡地和梯田,农民靠种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生活在北委泉村的江利斌,自幼耳闻目睹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深深体会到穷日子的苦涩。,江利斌却发现,大自然虽然没有赋予人们肥沃的土地,却慷慨地给予了乡亲们另一种资源,即漫山遍野的野生核桃楸子树。这无处不长的野生核桃楸子树,眼下毫无经济价值,如果能够通过嫁接等技术措施,使其变成有经济价值的“摇钱树”,那该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江利斌的创业梦想就此而生。
考入山西农业大学后,江利斌就刻苦学习树木嫁接知识,不断向老师求教野生核桃楸子树的改接技术,不断查阅资料了解嫁接后的效果和价值,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核桃达人”。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江利斌走上了他的创业之旅。每年的假期都是他最为辛苦的时候,当同学们都在享受假期的休闲和轻松时,回到村里的江利斌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着工具袋在山坡上嫁接他的野生核桃树,在没有路的山坡上攀爬,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作业,登高爬低,精心嫁接,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辛劳也换来了应有的回报。几年下来,他已将野生核桃楸子树改接成食用核桃树3000余株、麻核桃树3000余株,改接梨树200余株。看着这些“摇钱树”,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为了加快创业步伐,2013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江利斌联合5户农民成立了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如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北委泉村已有20多户农民主动加入到合作社,共同开展野生核桃楸子树的嫁接改造,发展食用核桃以及麻核桃。
“果菜哥”马红军
马红军,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应届毕业生。这位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小伙子,是怀揣着做一个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梦想,走进山西农业大学求学的。
大学求学的四年间,马红军的创业梦想始终伴随在求学路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学农学就必须动手创业,必须到田园中学习。为此,他2011年入学,2012年就在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圣女果种植。2013年又在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进行西瓜种植,并在暑假期间到“北京分享收获农场”做志愿者。2014年又在本校大学生创业园区承包一栋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甜瓜,又承包两个温室大棚种植草莓。由于这一路走来,他不是种菜就是种果,因而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果菜哥”。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马红军在谈到这一过程时说,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是土地问题。2013年他从“北京分享收获农场”学习回来后,想找一块3亩大的土地创业,可是当时根本就找不到,还是在学校的鼎力帮助下,才找到了他承租的第一座大棚。第二是资金问题。大棚有了,但他和几个创业伙伴把钱全部凑在一起也不够租金。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又是学校伸出援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第三是自然灾害。他承租的大棚就遇到过龙卷风,棚膜都被吹掉了,棚里的植株都倒了,没办法只能咬咬牙重来。第四是技术管理问题。他种植的草莓在快要采摘时出现了白粉病,如果喷药就得延误采摘、蒙受损失,如果不喷药就会全棚毁掉。他采取了宁肯自己损失也要保障消费者安全的做法。至于在创业中吃苦受累的事,马红军说,那还真不算个事。
艰辛的创业使马红军也收获了很多,现在他不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一个懂科学种田又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现在他经营着自己的三个大棚,感觉蛮惬意。他说,我热爱农业,喜欢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这是一个很大的舞台,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为此,做一个“田园创客”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