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食背后的创业故事
谁能想到,10年前只是首届农展会活动之一的传统美食大奖赛,如今会成为永康最热闹最接地气的美食节,而且还是农展会的重头戏。参展户更是借着美食节的东风打响了知名度,实现了自己的创业致富梦。可以说,农展会美食节不仅是吃货的盛宴,更是“农创客”的创业舞台。十年农展会,见证的正是这样一个创业发展的过程。
永康市妇联作为美食节承办方,秉承“扶持女性创业、传承美食文化”的宗旨,不断创新,将传统美食元素融入扶持女性创业工程,将美食节打造成永康女性创业的一个品牌工程。效果也颇为明显,十年前,政府发放补贴邀请农村妇女参加美食节;十年后,大家争相报名,美食节展位供不应求。
美食是永恒的话题,一代代美食创业者前仆后继,一个个创业故事引人入胜。十年美食节,让我们看看熟悉的传统美食背后都有些怎样的创业故事。
“婆媳发糕”
从小山村走向大市场
2012年11月,花街镇枫坑口村一对婆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以“婆媳发糕”的名称参加美食节。她们的“婆媳发糕”价格公道,8元一斤,不管生意多火,也不轻意提价。她们还在美食节现场设有供人免费品尝的发糕,让人先尝后买,吸引了很多人。
婆媳俩没想到,为期3天的美食节,生意超好,发糕根本来不及做,事先准备的200张名片也被索要一空。
美食节结束后生意更是一日比一日火。从这年冬天开始,媳妇金云飞天天做好发糕往城区各单位食堂、宾馆酒楼送。每天少则做50斤米的发糕,多则做上百斤米的发糕(一斤米可做两斤发糕),每天收入都不错。
整天在城乡间跑来跑去,金云飞曾想移到城区做发糕。但不少顾客说“你们的发糕用米、白糖加三十里坑的清泉制作,而且是用柴火烧的,到市区做的话水质不一样,又是用煤气烧,品质肯定会受影响。”
金云飞觉得顾客说得在理,就建了同样用柴火烧的锅炉,扩大再生产。
发糕生意逐渐走上了轨道,腰包也鼓了起来。村里的妇女看着眼馋,纷纷上门取经。金云飞毫不保留、一五一十地向她们传授经验,“先将大米浸泡两三天,用水洗清后加入自制酵浆磨成糕浆,让其自然发酵。发酵米浆时以浆鼓起小泡呈蜂窝状为宜,发酵后上蒸笼蒸30分钟左右……”在她们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有5户村民开始做起发糕生意。
“林家粽子”
生意火了,味道不变
说起粽子,常逛美食节的吃货肯定听说过“林家粽子”的大名。这个当年被众多媒体聚焦,称为“硕士粽”的本土粽子品牌,曾一度占据了浙江、金华、永康等各大媒体的头条,是吃货津津乐道的本土原创“秘方型”美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毕业于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的硕士生林文学辞去外贸接单工作,转而研究起自己喜欢吃的粽子,准备创业。与很多传统手艺不同,林文学做的粽子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学饲料的人都知道,各种配料的比例是很有讲究的。对粽子来说,配料是最重要的。”林文学把每次实验的不同配料数量进行记录,按照实验室的流程不停地试验,一点点研究出各种合适口味的配方。
一开始煮出的粽子,被他妻子林美锦评价为“像药一样难吃”,试验到,林文学做出了与嘉兴粽子差不多的味道,而且还根据永康人的口味进行了调整。
通过精准的数据控制,林文学的“硕士粽”在当地小有名气。这个名气给他带来了机遇。2008年的农展会美食节,林文学得到市妇联推荐参展。当时,展会上只有两家卖粽子的,另一家是连锁店,一元一只;虽然林文学的粽子卖到4元一只,但3天还是卖了700多只。
“林家粽子”的味道是精细,更是安全。除了盐、糖、味精、酱油、料酒,不加任何添加剂。“原料这关很重要,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用不健康的馅料。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现在有这么多问题,就是大家以前忽略了这些事情。”林文学说,国外要使用一种原料的话,要做七八年实验才能知道是否安全,一个新产品的出现要好长时间,“林家粽子”在安全方面也要达到这个标准,“这是我作为硕士的自我修养”。
正是有着这样的自我约束,“林家粽子”在火了之后并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力求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今,“打造一个永康本土的知名粽子品牌”成了林文学心中坚定走下去的目标。
“小红发饼”
匠心让老饼“发”新意
发饼是永康市传统小吃中的名品,历史悠久。相传,以前人们生活条件不好,米饭放得太久变味了也舍不得扔。于是,有人就想了个办法,将变味的米饭加水磨成米浆,发酵后,在锅里烙成饼。一吃,发现味道还不错。于是,用“发”出了味道的米饭,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发饼”就这样流传开了。
不过,发饼到了陈小红手中又有了新的创意。陈小红在秉承传统发饼制作工艺精髓的,匠心独运,将上等稻米浸润碾浆,再佐以白砂糖,将过去用酸粥发酵改为老窑当天发酵,烙制时再撒上黑芝麻、葡萄干等佐料,烙制的发饼一面酥脆,一面柔韧,饼质醇厚,小而香,食之甜而不腻。
,“小红发饼”一登上美食节的舞台就大受欢迎。而在美食节上一炮走红的“小红发饼”,更是火到了永康吃货的日常吃食中。如今,每天早上七点前,都有几千个“小红发饼”送进市区的大小食堂。“小红发饼”被评为永康市“十佳小吃”之一。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不少人开始把养生的理念渗透到每天的饮食中。“小红发饼”也在不断改良原料,希望做出更多好吃好看又营养的创意发饼。
“舌尖上的后吴”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寻味”
在永康市前仓镇有这么一个村,有着良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就是后吴村。
后吴村位于永康历山脚下,村前有一座酷似屏风的巍巍青山,村后有锦溪迂回蜿蜒,山清水秀,环境幽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环境的后吴村村民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用自己的勤奋与淳朴造就了独特的后吴美食文化。
肉饭是后吴独有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后吴肉饭用猪肉和米以独特的手法炒制而成,米香和肉香糅合出独特的香味,令人垂涎不已,其风味独特,远近闻名。除此之外,肉麦饼、麻糍、蒸团、粽子等后吴美食都有其独到之处。
从2014年起,每年的农展会美食节上,主办方都设立了后吴美食体验区,让游客体验豆腐制作环节,现学现做。热腾腾的正宗盐卤豆腐刚出炉,沾点酱油尝一口,那味道真是可口极了。这种难忘的体验让后吴美食彻底“火了”。从那以后,到后吴“寻味”的人也越来越多。现烤现卖的角干麦饼、热气腾腾的蒸团,以及煎得香喷喷的猪肚裹糯米……传统又独特的味道让吃货们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
通过农展会美食节,后吴还把美食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在一起,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后吴的旅游业,也让后吴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