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当标兵
G20杭州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认为,结构性改革在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以及促进创新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峰会期间,各国嘉宾在浙江感受到的经济活力,离不开近年来浙江的改革创新实践。浙江由此成为观察中国改革创新的一个窗口,也为“中国方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崛起到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份成绩单背后,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站在新的起点,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浙江人民正用喷薄而出的洪荒之力,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进。
改革创新,释放浙江发展活力
奔涌而来的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为秀美清丽的浙江增添了雄浑之美。改革创新的滚滚浪潮,则为浙江全面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在浙江深入实施;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民营绿色石化基地、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民营银行、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等国家赋予的六大改革项目快速推进;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工作由此迈出了关键一步……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举措、改革试点落地浙江,为浙江发展打开了广阔新空间。
改革创新,来自顶层设计,更来自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浙江各级政府对创业创新者的服务承诺。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简化的行政手续、降低的创业门槛让创业创新在浙江星火燎原。
富阳在网上公布“权力清单”,成为全国首份“晒出来”的县级权力清单。清单化管理服务如今已在浙江推广。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浙江政务服务网——浙江率先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要抓手的政府自身改革,有效转变了政府职能,释放出市场的充沛活力。
在浙江,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群体性崛起,成为浙江极具活力的创业创新力量。作为浙江创业创新的一个传奇,阿里巴巴孕育了一大批成功创业者,“阿里系”成为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群体。在浙江这片改革的热土上,“阿里传奇”不断被续写。
过去30多年,坚韧不拔、埋头实干的浙江人谱写了改革开放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如今,浙江正在努力把G20杭州峰会的效应放到最大,争取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
瞄准痛点,狠抓各项改革落地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发展中往往先遇到一些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改革创新破难题、增活力、促发展、惠民生。
浙江突出问题导向,找准“穴位”谋划改革,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一时难以整体性解决的问题先进行试点探索解决。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人力、资金、资源、环境成本高企,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利润微薄遭遇“三明治陷阱”,传统增长之路难以为继……浙江近年来打出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无一不是聚焦问题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敢用硬招新招,持续精准发力、强势推进。浙江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也创造了浙江改革创新的新经验。
浙江把创新作为“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市场机制主导、政府协调引导,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之路。
“低小散”的落后产能如何淘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浙江全面推广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实行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的要素差别化定价制度。这些举措不仅盘活了全省存量用地,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水平,也降低了单位增加值能耗。
扩大有效投资,钱从哪里来?地方债问题、国有融资平台融资不适应有效投资需要的问题如何破解?浙江在县(市、区)一级试点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做大平台资产,建立健全国有融资平台重组机制。诸暨市试点投融资体制改革,把原来“行政化补贴”变成了“市场化投资”,政府以股权投资形式,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诸暨市水务集团所属的诸暨市浣东再生水厂PPP项目,成功以42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5.7亿元社会投资,成为全省首个成功落地的PPP项目,演绎了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姻”的故事。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若无担当精神、不打破利益藩篱,改革就难以推进。省领导亲临一线,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像“钉钉子”那样一锤一锤钉下去,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以点上突破之功收全局推进之效。
为激励干部大胆闯、大胆试,省委还出台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意见,建立改革容错免责机制,为锐意改革创新者保驾护航。
瞄准痛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改革举措落地,“改革红利”正在浙江大地加速释放。
供给改革,建高水平全面小康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朝着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浙江上下同欲,以更高的标准、务实的行动抓改革创新。
当前,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结合我省“拆治归”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主动关停一批、破产清算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方式,积极处置特困企业、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脏乱差”小作坊。我省还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提高企业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企业贷款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为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还通过推进能源、交通、金融、财政、社会保险体系等领域的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日前,我省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方案(2016—2017年),以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短板为重点,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供给;在行动方案期间全省共实施21个重大工程,推进176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3万亿元,确保补短板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省将继续围绕七大万亿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投产一批产业转型类重特大项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应用“阿里云”,全面实施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积极支持传统优势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工业企业大数据应用项目,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运用。
出政策、搭平台、集要素、送服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我省不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主动简政放权、强化服务,在“放管服”改革中,制度供给的红利日渐显现。浙江致力于创新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创新驱动和制度供给之间搭起了一座精巧的平衡之桥。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创业服务中心为入驻这里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各类政府服务,由工商、税务、物业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办公,还引进专业财务、税务、法务、人事等服务机构。制度供给改革为浙江厚植了优势。
改革创新,不忘初心。所有努力的目的,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在浙江,率先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几十家县级医院分别与省、市级三甲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群众有更大获得感、更高幸福感。浙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