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助力一个西部新区双创突破
9月20日,2016年“创响中国”巡回活动将接力棒交给了贵州省贵安新区。今年,全国共有17个双创示范基地将在活动中接受“检阅”,此前,“双创”号角已经在广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吹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接受“检阅”的17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中,有5个为2010年以后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省贵安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福建福州新区。
其中,贵安新区尤其引人注目一方面,其身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另一方面,近年来贵州省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贵安新区成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贵安新区如何在扶贫攻坚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下,实现创业创新的突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贵安新区寻找答案。
一个西部新区的大数据创业热潮
在走出贵州多年后,余月清回到了家乡,准备在这片西部土地上,做大数据生意。
十多年前,由于对各高校投档录取的情况不熟悉,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12分的余月清最终被某二本院校录取。心有不甘的他在大学期间详细研究了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种信息,并且给很多中学的学弟学妹做指导,大学毕业后他发现,利用数据分析辅助志愿填报也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2007年,余月清带领团队创办了树精英大数据择校平台,从事高考志愿辅助填报服务。两年前,贵州省提出将大数据作为“后发赶超”的战略方向,当时余月清有点儿担心这是不是有点儿太前卫了?贵州这个地方能不能搞大数据?
带着疑惑和好奇,余月清报名参加了在贵安新区举行的2015年“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他有点儿惊讶地发现,在扶持大数据创业创新方面,贵安新区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几乎成为贵州的一个标签。作为贵州新经济、高科技发展的排头兵,贵安新区也把大数据作为加速发展的“一号工程”,并围绕其构建新兴产业生态圈。
据贵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贵安新区着力培育的是以绿色数据中心引领数据应用为代表的核心业态、以芯片研发制造引领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核心业态、以智慧城市应用引领智慧服务为代表的衍生业态。目前,已经有众多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入驻,从2015年至今,贵安新区新增注册企业3973家。
近年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已经将各自的数据中心或者云计算项目落在贵安新区。贵安新区的大数据产业也吸引了华为、富士康、浪潮、微软、IBM等企业入驻。贵安新区招商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2016年上半年,贵安新区累计签约项目38个。其中,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0个,教育、金融和农业项目5个。
发展大数据产业还要“补短板”
虽然已经吸引许多高科技企业、大数据创业企业入驻,但由于成立时间晚、产业基础落后,贵安新区的发展劣势也十分明显。
在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贵安新区的大多地方仍在建设中,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工人和工地,当地交通也并不顺畅,大多仍处于修建状态。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坦言,贵安新区设立时实际上是“一张白纸”。没有城市、没有产业、没有路网,要白手起家打造大数据产业的高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国务院批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试点区,贵安新区率先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创新的办法。,实行“新区乡镇”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推行大部门制,优化审批程序和服务流程;,成立审批局精简审批项目,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审批局外无审批”,行政审批事项从331项精简到92项。
虽然简化行政审批减轻了大数据创业企业的制度成本,但地处西部的贵安新区仍面临着产业格局较为落后、扶贫攻坚任务重等现实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在他看来,大数据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但贵安新区的产业基础还不稳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人才资源较为匮乏,而且有扶贫攻坚任务,当地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还要“补短板”。
“大数据的成本有两高,一是人员成本高,二是云资源的成本问题,包括云储存和云计算。如果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云资源的成本问题,他们愿意不愿意到贵安落户呢?”论坛上,《北大商业评论》执行副社长赵士勇提醒,贵安新区的大数据创业迫切需要吸引足够的人才参与。
政府数据开放难
余月清一直希望能获得更多教育领域的数据,以便开发更多大数据增值服务。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所能利用的大多是高校、教育部门的公开数据,大多数数据仍利用不上,在目前的大数据产业中,商业模式、技术能力和数据开放这三个环节是脱节的。
余月清认为,只有把政府数据关联、共享出来,企业才能有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政府数据的开放问题也已引起高层注意。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向各省(区、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放实时数据接口,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去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也提出,2017年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但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数据都在政府部门手中,数据开放进程缓慢,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最重要的障碍。
“很多人的想法是,政府的数据要开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开放以后也不是给我用。”贵安大数据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潘军一直从事大数据产业孵化工作,在他看来,政府数据的开放从技术上说并没有多高门槛,之所以出现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情况,更多的是因为利益和思想障碍。对于这些政府数据开放的障碍,贵安新区也尝试过一些破解的办法。据潘军介绍,贵安新区在政府数据开放时采取了“红绿灯开放”的制度绿灯数据是某些领域已经搜集好的数据包,完全开放给企业使用;红灯数据一般是公安、人口、健康等领域的数据,只是上传到云端,但以安全为第一目标,一般不开放;而黄灯数据指的是价值很大但没有开放的数据,这恰恰是最关键的。“对这类(黄灯)数据的开放,我们以需求方为核心有针对性开放,而不是政府部门主动开放。”潘军表示,黄灯数据的开放一般是由某些企业提出开放利用的请求,然后逐渐扩展范围,从而形成“不断试错、不断倒逼”的开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