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三种误读
作为一位经历股市大起大落的80后投资者,能够学习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的经验,还要多亏近两年国内的熊市行情,这使得笔者彻底静下心来专心学习。不过遗憾的是,笔者在最初学习价值投资时,对两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读。
误读一“不熟不做”等同于“从身边投资”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都秉承着“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两位投资大师都宣称自己是高科技股票的厌恶者,可见“不熟不做”才是真正的安全投资。不过笔者在最初学习价值投资时,却认为“不熟不做”等同于“从身边投资”。于是乎,购买大量平时时常能看到的企业,包括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华联综超、保利地产等股票。在最近两年的股市行情背景下,笔者的此类投资业绩可谓一路直下。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从身边投资”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巴菲特曾经说过,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购买自己“能力圈”以内的股票,也就是自己可以理解的公司。,要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政策市”生态环境。一味追求大盘股,只会让自己受伤。
误读二价值投资在国内行不通
“价值投资在国内行不通”是很多投资前辈传授给笔者的经验。但回顾以往的国内股市,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万科和苏宁,这些业绩稳定增长的股票,都曾给国内价值投资者带来不菲回报。
之所以很多投资者拿不住绩优股,是因为他们心态太急。对于他们而言,反转股和概念股更为刺激。每每短线搏杀之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实际上,找到业绩逐年增长的股票并非难事。有些股票甚至已在最近两年的熊市中被“错杀”。此时进入市场抄底“错杀”的绩优股,其实就是为将来的成功投资埋下伏笔。
误读三价值投资等于长线投资
不知从何时开始,价值投资被笔者误读成长线投资。以至于出现“死了都不卖”的悲催景象,其后果之惨痛也就可想而知。实际上,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在股市中挑选被严重低估的绩优股,等到股票出现正确估值或被高估时,再将其卖掉,则可称之为价值投资。
比如,一只股票如果在短短两个月内,从价值严重低估变成严重高估。那么投资者就应将其卖掉,从而兑现被市场高估的非理性价值。而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持股年限,之所以经常长达数年,是因为在成熟资本市场,股票从低估到高估的转变周期更长。,价值投资并非长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