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配置热情稍减 8月货基增量减少约6200亿元
货币型基金“跺跺脚”,公募基金“抖三抖”。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货基规模约为8.9万亿元,环比增长约0.31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增量仅为0.25万亿元。这意味着若剔除货基规模的增量,则公募基金总规模表现为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货基规模在8月份的增长速度放缓。今年7月,货基创下单月吸金近9300亿元的纪录,令行业震惊不已。而8月份显然增长动力不足,增量环比减少约6200亿元。此外,今年以来,除3月、6月货基规模呈现负增长之外,8月份货基的增量最低。业内人士称,这是在政策等因素限制下货基的增长受限,与市场避险情绪较浓厚等因素相博弈的结果。
避险情绪仍浓厚
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股基、混基和QDII基金规模均有所下滑。其中,混基规模缩水最多,环比下降约778亿元。而债基和货基规模均表现为增长,其中,债基规模增长约445亿元,货基规模增长约3100亿元。
显然,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约六成的货基,成为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前8个月,货基规模增量约为2.2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量的约89%。
对于货基规模增长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避险情绪浓厚为主因。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货币基金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市场风险偏好偏低的影响,在股票等风险资产表现乏力的背景下,实际上加大了货币基金的配置需求。”
事实上,今年以来清盘基金较多,促使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共有482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到期。其中,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共有205只,占比约43%。而去年全年,到期清盘产品数量仅为150只。
显然,货基本身的优势吸引了这些余量资金。证券市场专业人士王斌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货基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不佳的情况下,投资者追求固定收益。作为中短期的一种理财品种,货基代替了银行的活期储蓄品种,具有现金管理的功能,而且收益较为稳健。
货基规模增长受限
在8月份,货基规模增速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为防范流动性风险,针对货基的监管措施不断加码。自去年年末,监管层实施暂缓审批新品等措施后,今年以来,又收紧了货币基金“T+0”赎回阀门等,进一步给货基降温。
另一方面,货基的收益率持续下滑。以备受市场关注的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接入的货基表现来看,余额宝接入的11只货基中,已有9只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而此前略胜一筹的微信理财通接入的9只货基中,也有两只跌破3%。
虽然货基收益表现不佳,但并没有浇灭投资者的热情。王斌伟认为,这与投资者可投的收益稳健、风险较低的理财品种太少有关。
有需求就有动力。今年以来,主打货币增强概念的短期纯债型基金渐成市场新宠,其拥有比货基稍高的收益率,以及较低的风险。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已有13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子份额分开计算)成立,而去年仅有5只成立。
但该产品分流货基的能力有限。一方面,今年成立的短期纯债型基金规模均不大。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这13只短期纯债基金合计规模仅为64亿元。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两种产品并不冲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陈善昂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债基金和银行类货币基金配置的品种是货币市场工具,都属于货币基金。它们与基金公司管理的货币基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同时,陈善昂表示,看好货基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是机构市场,货币基金是共同基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一直很好。相对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而言,货币基金风险要低得多,而且流动性很好”。
郭施亮则认为,未来货基规模增长一定程度上受限,“在政策环境下,目前货币基金仍然受到资金利率、流动性新规、大额风险暴露办法等规则影响,货币总体规模有压缩收窄趋势。但在市场风险偏好偏低背景下,实际上很难从本质上改变市场参与货币基金的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