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受伤:分级基金设30万门槛 增加冷静期
11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于严格的新规,有基金经理表示受伤。
影响最大的是“30万门槛”的规定。玄甲金融投研总监衷亚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反馈意见较集中于降低投资者30万元证券类资产的适当性门槛,但监管层最终未予采纳。”
对此,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难增加30万以上的客户。预计分级基金的总量未来会变小一些,但是A级、B级需求比例不会变化太大,应该和现在差不多。”
而据玄甲资管研究院一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证券资产规模介于1万-50万元的中小散户投资者有超过80%不懂分级基金产品,只有不到30%有过投资分级基金的经验。
基于上述数据,“设置30万元的门槛虽然能帮助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散户避免踩‘雷’,但影响较为有限。而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上述门槛则基本没有影响。 ”
不过,衷亚成表示,鉴于分级基金产品的“类结构化”设计属性,在目前“降杠杆”的监管背景下,无论是从新增产品数量、规模还是交易活跃度方面,未来都将有所下降。
也因此,有基金经理对于《指引》相对严厉的规定表示难过,认为未来分级基金业务发展将因此受阻。
另,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部分只有一两只规模不大的分级基金的基金公司,接下来投入分级基金的资源可能会减少些。“存量不好说,估计肯定会减少。但是我觉得工具本身还是好工具,需求很大,减少幅度应该不会太夸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原《指引》相比,增加了第六条,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或应基金管理人的申请,暂停接受分级基金的申购及分拆合并申报。
对此,衷亚成表示,“这对于触发下折或份额溢价较高的B级份额持有人提供了一个风险缓释的“窗口”,类似于《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的“冷静期”。有助于减弱极端行情对市场形成的正反馈冲击,但同时也降低了分级基金的套利空间。”
此外,《指引》要求严格风险提示及投资者教育两方面。对此,业内认为,这有助于培育一个透明、专业、成熟的投资环境。
《指引》从发布到正式实施,尚有5个月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