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提锂赚钱效应凸显!暴利之下众多基金上演
盐湖提锂备受资本关注,众多基金纷纷转向配置。
撰文/楚风
出品/每日财报
新能源资产作为国家发展的新动脉,自2020年起就受到资本市场追捧。锂资源由于是新能源的存储介质,因此“有锂走遍天下”的神话就在A股上演。伴随着锂资源价格持续提高,相关股票”应声上涨“。
据数据显示,8月18日,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其中工业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为1002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价格为105000元/吨。同日,上海欧金实业有限公司还将碳酸锂价格提高2000元/吨。
8月19日,盐湖提锂板块强势上涨,午后涨幅最高达到3.8%,收涨2.30%。将时间拉长来看,盐湖提锂一直是资本市场热点概念,板块从6月1日的1058.81点涨至8月19日的1575.75点,涨幅达到48.80%。
在此背景下,盐湖提锂主题基金涨势喜人。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盐湖提锂主题基金共计36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年内涨幅全部录得正增长,平均收益率达到34.97%。拉远来看,此业绩在新能源细分资产中属于佼佼者。
盐湖提锂为何受追捧?
随着全球新能源迅速发展,锂资源短缺现象愈发明显,继而推动价格上涨,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消费主要由汽车动力锂电池与消费锂电池组成。东兴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结构性扩张提振了锂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台,同比增长10.9%;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
除新能源汽车外,锂资源还被广泛应用于润滑脂、玻璃陶瓷、医药、燃料及催化剂等领域。我国对锂资源消耗量大,但国内产量难以满足需求,据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测算,国内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全世界锂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智利占比达到43.7%,澳大利亚占比达到22.3%,阿根廷占比达到9.0%,而我国占比仅为7.1%。
与此同时,我国锂资源主要以盐湖卤水的形式存在,固体锂矿占比较小。根据我国已探明的锂资源,88.32%以锂卤水的形式存在,而锂卤水是通过盐湖卤水提炼,这就意味着盐湖提锂技术至关重要。
相对于固体锂矿,盐湖提锂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从技术来看,锂辉石的提炼工艺主要为硫酸法,好处是提炼难度较低,但成本却达到了5.5万元/吨。而盐湖提锂主要采用沉淀法、吸附法等工艺,优势是成本仅为3.3万元/吨,但提炼难度较大。
因此,我国盐湖提锂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数据显示,我国电池级碳酸锂90%仍以矿石为原料,而全球60%以上锂产品是由盐湖锂获得,可见盐湖提锂在我国应用前景广阔。
8月10日,停牌多时的盐湖股份复牌上市,刚好蹭上盐湖提锂概念热点,在首日涨幅高达306.11%,再次放大投资者对盐湖提锂的关注。据了解,盐湖股份持有蓝科锂业51.42%股权,后者在今年上半年生产碳酸锂产品8466吨,销售碳酸锂产品7435吨。
得益于盐湖提锂概念,相关主题基金同样收益不菲。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盐湖提锂主题基金共有36只,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34.97%,其中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达到61.59%。前十大盐湖提锂主题基金年内收益率均超过40%,涨幅最高的达到61.59%。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已剔除C型)
暴利之际,当心“名不副实”
新能源资产持续大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非常大,甚至有基民“威胁”基金经理说不买新能源就赎回。实际上,许多非新能源主题基金,也或多或少购买一些新能源资产,以优化股票持仓。就主题基金而言,基金经理一般会忠于基金合同所指定的资产,也有的基金会完全改变策略。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电源设备(含新能源)、半导体股票的总市值已达到5296.62亿元,占公募持有的近10%,与去年相比,半年时间增加了1981.12亿元,增幅接近60%。
针对基金”名不副实“这种现象,《每日财报》发现,市面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需从基金契约入手,区分可投全市场基金和主题基金。
譬如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将自身定义为物联网主题基金,也钟爱新能源资产,目前重仓股票多为新能源股票,而体现“物联网”的股票并不多。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在基金合同中指出,“投资于物联网相关的证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
还有中邮健康文娱灵活配置混合,从名称来看是投资于健康与文娱板块,但实际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新能源资产,在同花顺iFinD数据库中,也属于盐湖提锂主题基金。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预估锂资源仍将持续受益,而盐湖卤水作为我国锂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至今暂未大规模应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盐湖提锂板块持续上涨,相关基金资产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34.97%。但在其中,众多“文不对题”、“名不副实”的基金投资者们要尤为注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财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