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曼欧潘福平: “汇率市场化”改革临门一脚不
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55,市场从担心人民币大幅贬值转换为担心人民币持续升值。当初,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接近7.0的关口,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升幅已接近6%。对于这样一大“成果”,在长期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富曼欧资本董事长潘福平先生看来,并不能由衷地感到欣慰。
“扭转了贬值预期当然是件好事,但你要看是用什么手段来扭转的,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潘福平如是看待这个问题。
在潘福平看来,这次人民币汇率的“维稳”代价太大。首先,是把正在进行中的“形成机制”的改革中断掉了,甚至走了回头路。2015年推出的“811汇改”,其核心是以前日收盘价决定当日中间价,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然而,由于顶不住短期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在2016年2月,央行推出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弱化了收盘汇率的权重。2017年5月底,央行又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根据央行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解释,在市场单边预期下,简单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能会导致中间价比较多地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少反映或不反映与预期方向不一致的基本面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为了校正这种非对称性,在原定价公式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以使中间价更好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和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
尽管“一篮子货币”及“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有助于减小单货币的单边走势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增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但显然,这是对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一种偏离,它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整体目标是背离的。
“事实上,在的189个成员国中绝大部分国家,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持续维持经常项目顺及资本项目双顺差多年,外汇储备全球第一,而中国外债占GDP之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通货膨胀率也很低,居民储蓄率非常高。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具有比中国更好的实行浮动汇率的条件?”潘福平质问的语气带着一些遗憾。
不仅如此,为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强化“资本管制“也损害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甚至损害了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形象。潘福平先生已经在多个场合呼吁:由于美元并没有出现超强周期,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窗口再次开启,中国应该重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我的观点也许在当前不合时宜。但国际资本市场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如果等到所有的人都认识到的时候,往往机会已经错过了。”潘福平对于未来仍抱乐观的期待:“我相信这个时机管理层也已经看到了。但关键的是,要有决心,临门一脚一定不能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