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新三板进退记
有别于A股主要投资者的身份,公募基金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属于少数派。2014年新三板完成实质性扩容后,各家公募基金也将这块新的市场当作投资领域的蓝海,希望搅动行业格局。
但跟随新三板市场沉浮几年之后,公募基金在新三板市场的耕耘也不尽如人意。专户产品规模的停滞不前,公募产品的推出又预期不明。
和所有新三板市场参与者一样,在如今几乎触底的市场现状下,公募基金对于新三板市场投资的热情也需要政策明确这一大前提来再次点燃。
专户产品规模停滞不前
2014年,中铁宝盈发布了新三板上最早的一支公募基金子公司的新三板产品,由此也开启了公募基金行业涉足新三板市场投资的大幕。
“因为进入市场的时间非常早,中铁宝盈第一期的产品实际上在随后的时间里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收益。”北京地区一位曾经申购过该产品的投资人告诉记者。
但即便是这样,2014年新三板实质性扩容之后仍旧没有多少公募基金做出真金白银的投入。
时间的转折点在2015年初,一波超乎市场逻辑和基本面支撑的疯涨点燃了全市场的情绪。另一项不能忽视的事件,则是新三板目前仅有的两个指数,即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的发布。
“指数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类似公募基金这样的机构更为有吸引力,如果因为流动性的原因无法设计产品的话,前期选择指数产品可谓是最好的选择。”红土创新基金一位的人士降到。
2015年开始,各家公募基金公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三板投资征途。但并非所有公募基金的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时至今日也有一些公司始终没有涉足这个市场。
而入场的公司节奏也有所不同,传统中大型基金公司偏向于保守。“我们前期只发行了一只5000万规模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新三板市场还是需要摸摸底。”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人士告诉记者。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新三板市场被一些新基金公司给予了弯道超车的希冀。尤其是2014年新成立的PE系公募基金,包括红土创新基金,中科沃土基金以及九泰基金等几家。
2015年红土创新基金总经理邵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表示,新三板对他们这类公司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三板是他们2015年重中之重,也是打开公募基金之路的一把钥匙。未来他们会集中精力主发新三板。
因为公募类产品始终没有成型,因此公募基金在新三板的投资主要为专户产品。但新三板市场的美好过于短暂,2015年第二季度市场便急转直下,截至2017年6月8日新三板都没有结束这长达两年的慢熊行情。
根据记者对各家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规模的梳理和扫描,很多公司的规模停滞在了2015年末的规模上。悲观的讲,2016年至今,新三板市场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在募集端遭遇了重大的困难。
而去年底以来,IPO审核常态化一度让这些公司的产品看到了退出的希望,但三类股东的问题又给这些公募基金的专户产品雪上加霜。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郑立昌在6月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透露:“目前九泰基金在新三板这块的投资规模没有怎么增加,如今三板专户类产品募集难度不小。”
总体而言,公募基金在新三板投资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一些前期试水的公司甚至已经有撤出新三板市场的案例。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各家公募基金专户产品在新三板的投资规模约为100亿上下,但在市场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突破这一规模需要一定时间。
公募产品遥遥无期
如果仅以专户产品衡量公募基金这个类型的投资者,那么在新三板目前的大环境下和其他私募投资机构没有太多区别。
市场对公募系资金的期待仍是标准化,能够起到降低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门槛的公募类产品。这一期待几乎从新三板市场扩容开始变存有了。在近两年中全国股转系统也在几次场合中透露针对公募基金的公募产品进入新三板市场的标准化指引正在研究。
但时至今日指引也未发布。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公募产品的设计和发行?
记者同多位公募基金的人士交流后发现目前主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采用封闭还是开发;新三板现阶段流动性环境下产品净值如何计算;中小投资者如何赎回等问题。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彭海讲到:“产品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货币基金能够大是货币市场高度标准化和统一,权益类基金是定价,风险识别的结合,公募基金产品未能问世现阶段是无法回避风险占的比例比较多。”
北京地区一家公募基金的人士讲到:“流动性不足,开放式基金无法迅速赎回,在新三板是无法生存的。比如一个30亿的开放式基金,投5%在新三板,如果净值降到3亿元,在新三板无法满足赎回要求,新三板的投资比例将高达50%,这是不符合条约规定的。”
因此,为了应对净值计算、赎回等难题,现在比较普遍的观点是采取封闭式基金或混合式基金。然而多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如果基金采取封闭式形式,锁定3-4年,期间无法退出,银行渠道的理财客户恐怕愿意购买者寥寥,没有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