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为王是关键 盘点那些倒在路上的创新基金
在长达19年的公募基金发展史上,基金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步伐,但并非所有创新基金都能收获圆满结局。日前,国内首只动态多策略指数基金最终没能扛过规模缩水与业绩不佳的压力,提议终止基金合同。曾备受市场期待的目标触发式基金、发起式基金以及短期理财债基,如今也均发展落寞、良莠不齐,曾经红极一时的基金纷纷倒在创新路上。两只创新基金退场
顶着“国内首只动态多策略指数基金”头衔诞生的“国联安中证股债动态策略指数基金”进入拟清盘模式。日前,国联安基金发布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持有人大会第二次提示性公告,提议中止“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的基金合同,若超过2/3与会人数投出赞成票,则该基金正式步入清盘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是国内首只采用动态多策略的指数型基金,与一般指数基金追踪单一指数不同,该基金采用动态策略跟踪股债两类指数,具体的投资标的指数为沪深300指数与中证短融50指数,并在两个指数的样本空间中进行动态配置,满足市场风格切换。配合月初量化方法调仓,更好地做到把握股债市场的轮动机会。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在实际操作时并没能达到产品设计预期。自2013年6月“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成立以来,基金收益亏损幅度近7%,目前单位净值为0.93元。伴随着业绩的不尽如人意,成立后的“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规模一再“瘦身”,2015年1月5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并首次触发清盘红线,目前上述基金产品规模仅剩0.03亿元。
根据“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管理人在经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的相关规定,“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清盘一事被提上日程。在创新这条路上倒下,“国联安股债动态基金”并不是个例。融通基金在2013年8月31日推出首只“目标触发式”产品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成立之初也曾备受瞩目,但结局却并不理想。
据了解,上述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设定了自动清盘机制,即基金产品累计净值连续3个工作日高于1.1元或者封闭期超过一年时,将自动清盘。此外,还引入分档收费的管理费设计模式,当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03元时,该产品到期终止将不收取基金管理费。这种将基金持有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进行捆绑实现风险共担的投资模式,为饱受诟病的公募基金收费制度带来新希望 。此前基金公司靠的是收取固定比例的基金管理费作为营业收入。
不过,在基金运作过程中,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并没有提前触发清盘,封闭期满一年后,净值仅为0.9元,业绩亏损幅度达10%。2014年8月,融通基金一纸公告,宣布融通通泽一年目标触发式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转型为融通通泽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并按1.5%的固定年费率收取管理费,身披国内首只触发式自动清盘基金光环的融通通泽基金黯然落幕。
发起式也非稳赚
同样打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创新机制发行的还有发起式基金。产品发行初期,因其与基金管理人实现利益捆绑,一经推出便备受投资者青睐,一度成为发行爆款。不过发展近五年的发起式基金,却有近三成产品成立以来业绩亏损,近五成发起式基金去年内收益亏损,更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因三年期届满规模缩水不足2亿元触发发起式基金清盘红线被迫清盘。
2012年下半年,首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面世,引来多方关注。一时间,安信、工银瑞信、富国、中银等基金公司纷纷抢滩这片新蓝海,发起式基金发展盛况空前,数据显示,目前存续的发起式基金达188只(A/B/C份额分开计算).
所谓发起式基金,即在募集资金时,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的一定数额发起设立的基金,其中自购的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此外,与普通基金不同,监管层对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清盘机制采取“宽进严出”的态度,发起式基金投资门槛仅需要1000万元,但若在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这一产品制度上的创新,也使投资者看到了基金公司的诚意。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并非采用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就能给发起式基金实现业绩上的助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存续的188只发起式基金中,98只发起式基金去年内收益亏损,其中,亏损幅度最大的一只为北信瑞丰无限互联主题灵活配置发起式基金,去年内业绩亏损41.47%。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发起式基金2亿元的生存线,大批产品的规模处于危险状态。数据显示,目前有71只发起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小于2亿元,占现有发起式基金市场数量近四成。目前规模最小的一只迷你发起式基金金信量化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基金规模仅为871万元。此外,华宝兴业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基金规模也不足千万,截至2月28日,基金规模为996万元。
沦为迷你基金的发起式基金产品,不得不在三年期满后走上清盘之路。如去年5月华宸未来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基金三年期届满后,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截至3月1日,至少8只发起式基金产品,三年期届满,因规模不足2亿元被迫清盘。
短期理财债基退烧
几乎与发起式基金同时期成为发行爆款的还有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然而随着互联网 “宝宝”类军团的兴起,短期理财债基遭遇“滑铁卢”。
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即运作周期比较短的理财债券基金,运作周期一般为一周、两周、一个月、一季度或半年等。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产品设计本身强调回归固定收益产品低风险和稳收益的本源,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理念,在震荡市中备受投资者青睐。
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在发行初期掀起发行热潮。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共有存续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44只(A、C份额合并计算),其中单是2012年一年就发行了23只,占比过半。从发行规模上看,2012年成立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规模为637.32亿元,占比45.27%。 不过,后期互联网“宝宝”军团兴起,并凭借高收益和实时申赎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差,且收益率又无明显优势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走向没落。
近两年来,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逐年递减。数据显示,2013-2016年间分别成立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产品数量为14只、5只、0只、2只。此外,汇添富理财28天、富国7天、华安7日鑫、长盛添利30天等短期理财债基因触及清盘红线均相继主动清盘。
目前,有4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的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依然苦苦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华安月安鑫短期理财债券、汇添富理财14天债券基金规模分别为0.19亿元、0.29亿元。
业绩为王是关键
相信这一批倒在路上的创新基金在成立之初都是抱着打破常规、勇于尝试的初心, 但却随着市场风格的转变、市场竞争力的加强,无奈提前退场。不过,这些走向落寞的创新基金背后,又有怎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呢?
在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看来,对于一些折戟的创新基金,不排除基金公司推行之初为了追求规模、迎合市场,推出创新产品盲目迎合大众所好,完全不顾自身投研实力,导致创新型产品并不能兑现发行时的愿景,规模萎缩。另一方面,进行产品创新难度本来就大,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没有前车之鉴可供参考,所以部分创新型产品折戟于途中。
产品创新虽然值得鼓励,但若盲目推行,也是发行人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表现。此外,部分创新基金为了满足成立条件,会找帮忙资金来壮大基金规模,待基金成立后便撤资,这样小规模基金的运营成本压力较大,也会摊薄基金收益。同时,北京一家大型机构市场部分析人士指出,创新型基金产品的设计初衷是好的,不过在产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困难,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其实无论是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发起式基金最终都躲不过需要回归到公募基金主动管理能力上,公募基金市场业绩为王,没有核心投研能力的创新型产品随着行业的发展终将被淘汰。此外,创新型基金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产品本身,更好地服务投资者。
“一种产品的创新,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它需要前期大量的研究和实战经验的积累,经历市场波动、牛熊考验、极端行情等多方考验。任何产品无论何时都要首先做好风险控制这一关,也就是说只有保住本金,才有活下去的资格。”杨晓晴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