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指引出台读秒!基金公司都在争抢第一发
【导读】基金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在人员配备、产品储备上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目前基本上已经处于引而待发的状态,等政策东风一来,一系列FOF产品即可面市。FOF指引即将出台!
据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得的消息,FOF指引或将在两周内出台。实际上,在今年6月18日,监管部门发布FOF征求意见稿后,不少基金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在人员配备、产品储备上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目前基本上已经处于引而待发的状态,等政策东风一来,一系列FOF产品即可面市。
哪些基金公司将成为公募系FOF竞赛的种子选手?近期记者向上海、北京 广州、深圳四地基金公司发出问卷,为你率先摸底各家基金公司FOF模式及特点。
专户FOF先试水 有公司已演练两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先后摸底了业内23家基金公司在FOF上的布局,其中仅有两家基金公司表示未打算发行FOF产品,余下21家公司则大多已为FOF首秀做紧密的准备。
据沪上一小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募FOF基金在前期无疑是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产物,小型基金公司参与较难,根本原因就在于团队。“监管要求是必须要成立独立的部门,而小公司人手不足,不能随便找一个基金经理就开展相关业务,短期推出产品较难。”
同样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指出,小基金公司如果没有过人的业绩,在FOF上的话语权并不大,内部FOF模式由于产品线不完善,底气不足,而如果走外部FOF模式,则更难在整个FOF产品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些公司看来,专户方面的尝试会比公募来的更简单,不仅是专户FOF的成立门槛仅为3000万元,较公募低许多。有不少公司透露,在专户上的试运营FOF已经进行了多年。景顺长城基金就表示,公司自2014年开始就已经在专户推出FOF,在运作周期内产品收益可观。博时基金也同样表示在去年以来已陆续有数只FOF专户产品落地。另外,泰达宏利、天弘也先后在专户上推出FOF产品。另外广发基金表示,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一些专户的FOF组合,以内部基金组合为主。
而富国基金则旗帜鲜明的推出公募FOF,富国对记者称,公司早已运作了若干个FOF组合,目前对外公开了一个以绝对收益为特色的FOF产品,自2016年3月推出至8月底,收益超过4%,主打“低仓控风险+风格互补类个基贡献Alpha”的策略。而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富国该FOF主打低风险指标,在货币基金上的配置达到70%,两只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之和也仅达到10%。
团队架构百花齐放
无论是专户的试水还是真正产品的推出,一定程度上都会为公募FOF的推出铺平道路,在记者调查的21家有意愿开展FOF业务的基金公司中,有18家已成功组建独立的FOF团队,另有一家称,在今年内将会陆续组建完毕。
其中广发基金表示,公司FOF团队的组建主要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用”模式,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公司投资研究部门,部门负责人为王颂,其有着10年FOF管理经验。亦有多家深圳基金公司表示,FOF团队目前主要以公司量化部门为主,景顺长城更是透露,团队在量化部门的基础上,加入了专户、香港团队的支持。
另外,农银汇理基金表示,自证监会FOF指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就成立了专项课题组,由产品小组牵头开展,抽调公司产品、投研、风控、监察稽核以及运营各相关部门组成FOF团队。公司表示,公募FOF在国内是个新生事物,对基金公司传统的投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新的东西,传统的公募基金产品管理业绩不能作为FOF投资经理的选择参考。“在选择人员组建FOF投资团队时,注重对资产配置管理的研究经验和能力的要求,注重对基金产品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的要求。”
博时基金表示,目前负责FOF业务的是由原来宏观策略部和风险控制部10余人组成的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由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担任,另设投资总监一职,负责FOF产品与业务的投资规划、风险评估与防控,由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万山担任。
公司表示,从宏观策略、风险管理团队组建的多元资产管理队伍,是想强调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做出目标风险收益分明的多元资产管理产品,定位于绝对收益产品,“杜绝个人英雄主义的投资模式。”
从名称上也可一窥基金公司对FOF的定位,如泰达宏利、银华和海富通分别为自家的FOF团队命名为金融工程部、资产配置团队和多策略投资部。
全内部、内外兼顾、全市场三种FOF均有公司布局
国外已运营的基金系FOF产品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全内部FOF,通过精选自家公司旗下优异的基金产品搭配组合,但这需要公司产品线的齐全;二为全市场FOF,即在全行业精选基金产品进行配置;三为委托投顾模式,联手第三方机构进行FOF管理,自家基金产品成为FOF基金中的一部分。这三个模式各有优劣,各家基金公司准备推出的首批FOF产品将采用什么模式?从记者收集的情况看,目前基金公司紧锣密鼓准备的产品,大多为前两种模式。
广发基金透露,公司制定了FOF发展的三个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打造股票投资细分市场品牌;第二阶段,打造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第三阶段,锻造资产配置能力。而公司未来首推内部基金组合为主的产品,未来也会开发全市场基金组合。
上投摩根表示,“公司已经准备了几套基于不同投资策略的FOF产品方案,目前更倾向于以内部基金组合为主的方案,希望可以从基金筛选层面和资产配置层面获取双重阿尔法。”据了解,公司每季度会对旗下基金进行焦点关注,并对未来资本市场运行趋势进行预判,精选出下一季度各类产品线中的焦点基金。
同样先期决定以内部FOF为主推的基金公司还包括银华基金和富国基金,银华基金表示通过内部FOF能够清晰地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可以细化了解产品的仓位和个股个券,在投资的精细化上有优势。
此外、泰达宏利、景顺长城、博时基金、天弘基金等公司均对记者表示在FOF模式上将内外兼顾,只不过兼顾的权重并不相同。
泰达宏利基金表示,一方面会选取市场上持续高alpha的主动基金,考虑到信息的可靠性,这部分会以公司内部基金为主;另一方面会选取多种资产类别的外部指数基金,作为风险分散的有效工具,把握市场上多种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则指出,在充分考虑公司内部的产品线、全市场可供选择的基金品种及A股当前的信披机制后,拟选择兼顾公司内外的基金产品,以争取超额收益的最大化。
博时基金称,为了防止双重收费,将主要投资内部的多策略基金,辅之以内部基金评价系统筛选出的外部优质股债基金。
据记者了解,天弘基金目前筹备的FOF产品以内部基金组合为主。同时,天弘基金正在准备兼顾外部的FOF产品。
也有公司将全市场FOF定为“首秀”的产品,农银汇理基金表示,公司已有了成型的产品方案,计划首批推出面向全市场投资的FOF基金产品。另外,海富通基金也表示,目前拟推出一只投资于全市场基金的FOF产品。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透露,目前公司已经筹备了一些FOF组合,主要是全市场的组合,根据风格设置组合,分为稳健、激进、保守等风格。
而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则表示,公司在讨论对FOF进行三种策略的分类,第一是依靠基金经理调研,去了解同业、基金经理及产品;第二种是研究行业,从看好的行业去配置,可以配置主题基金和行业ETF;第三种是做高频交易,做分级基金、ETF和成分股的套利。
当然亦有基金公司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即抱团结盟,“在这点上大小公司通用,小公司会比大公司更积极,可以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可以寻找与自家互补的产品配置,特别是大公司,可强强联手,更有市场认可度。”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抱团后在基金产品的费率上可以得到最大的优惠,否则配置全市场产品的成本会居高不下。
在记者的采访中得知,前期或许内部FOF产品更容易推出,外部FOF仍需要面对调研、费率、信披等各种难题。
观察:期待公募FOF创新走出“爆款”思维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自公募FOF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一时间相关的创新接踵而来,更有公司早已备好团队和产品,就等监管部门的“发令枪”,可以预见,一旦政策放开,公募FOF或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
从主流观点来看,公募系FOF能解决普通投资者的两点“痛点”,因此大有前景。哪两大“痛点”?一是“筛选难”———经过18年大发展,超3000只的公募基金不仅超过股票个数,产品类型也非常多样化,选择很难;二是“配置难”———公募基金过去18年业绩并不弱,但是往往通过基金赚钱的投资者不多,就是较难把握申够、赎回、调仓的时间点。
正因为FOF针对这两个”痛点”而来,因此被市场普遍看好,甚至有观点认为FOF时代要来临,未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产品。
笔者认为,在众多吃瓜群众在这一轮FOF创新的浪潮中“欢呼”时候,需要稍微保持一点冷静。FOF作为创新产品,在分散投资、专业选基、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上固有有独到的优势,但是业绩仍有待时间来验证,创新之路也有待市场验证。
先看创新之路,对基金行业来说,公募系FOF的开闸,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尤其是在目前基金销售难的市场环境下,FOF作为创新产品出现就可以增加不少“卖点”,还完善了行业对客户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也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线。
但过去基金业经常出现火爆一时的“爆款”创新产品,规模效应明显,并引发了众多基金公司效仿和追捧,然而一窝蜂的追逐热点导致基金同质化严重,也往往没有最初的“爆款”效应,不少创新产品沦为公司鸡肋,比如中短债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等。
基金创新是好事,甚至也不该以成败论英雄,但创新不应该盲目跟风、盲目追求短期规模效应,而应该根据各家自己特色和优势量力而行。以FOF产品为例,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一拥而上,但可能有些公司并不适合开发这一类产品,还不如根据自己战略定位来做好差异化布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FOF业绩。众所周知,金融市场法则中,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三要素:资产配置、正确选股与择时。但数据显示,投资收益80%以上归因分析是来自配置,选股挣钱很难,且在经济下行周期,选股是低效的。因此,预计未来推出的FOF业绩好坏,大概率取决于管理人对大类资产的配置能力,对股市、债市、海外市场、甚至对商品市场的判断能力。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拥有较强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基金经理其实并不多,悲观一点来看,若单纯用过去的手法来投资,会不会变成“另一种混合型基金”?实际上看市场上的券商与私募发FOF,业绩都甚不理想,个人认为很大程度受限于资产配置能力。
也有业内人士建言,未来不要把FOF产业做成一类新的混合基金,而是应该更多将FOF产品与客户的生活目标、场景去做匹配,以目标为导向的FOF应该更有生命力。
庆幸的是,目前不少基金公司设计的FOF产品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偏个性化组合,显示是产品创新非常多样化;还有一些公司在自家电商平台推出了类似FOF的“智能组合”服务,期望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下给投资者提供个性化、及时、透明的理财服务。期望这一次FOF的创新能让基金业走出“爆款”的思路,真正打造出一批能让老百姓保值增值的产品或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