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受限近9月 量化对冲私募多面开攻获收益
与公募基金量化对冲产品大量转投债券不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股指期货管控新政实施8个多月以来,一些原先覆盖阿尔法策略的量化对冲私募,“痛则思变”,通过优化原来的模型、跨市场多策略做投资等方法,慢慢消解对冲受限带来的影响,获取稳健收益,净值表现依旧活跃。 与公募基金量化对冲产品大量转投债券不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股指期货管控新政实施8个多月以来,一些原先覆盖阿尔法策略的量化对冲私募,“痛则思变”,通过优化原来的模型、跨市场多策略做投资等方法,慢慢消解对冲受限带来的影响,获取稳健收益,净值表现依旧活跃。
但部分私募也表示,应对之策始终无法替代,他们依旧在耐心等待对冲放开。
跨市场多策略并行
量化对冲私募另辟蹊径
“现在股指期货交投不活跃,流动性不好,稍微规模大点的资金做套保,进出都不方便,所以基本上大规模的对冲已经不能做了。”北京深蓝启明投资总经理于伟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选择是降低仓位,在传统阿尔法策略里面,增加择时策略,看多加仓、看空降仓,实际上就是灵活调控裸露的风险敞口。
北京某大型量化私募总经理也表示,“现在整体仓位较低,拿出70%~80%仓位做现金管理,如买货币基金、分级A等,剩下20%~30%在现有的市场规则下尽量做对冲,每天开10手,分几天开,慢慢累积,但仓位不会太重。今年总体表现还不错,阿尔法产品收益也创新高。”
除了优化原有量化对冲策略,私募也通过跨市场寻找机会,采用多策略的手法,提高产品收益率。
上海博道投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回归常态的大背景下,单一策略的波动风险加大,要做好更多的应对准备。在期指没有恢复正常之前,会更加努力寻找各种类固收资产来增强组合收益,并适时灵活地利用敞口策略,通过组合策略的优势去赚取收益。
他表示,“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一方面是加强内部量化平台系统开发,实现产品全策略模型运行,实时监控风险水平并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是加强量化策略的开发,如CTA策略和宏观对冲策略等。”
于伟则说,原先很多做阿尔法策略的私募,现在的思路就是做跨市场、多策略组合,采取全部覆盖策略,增加交易的频率,使得暴露的敞口可控,提高交易的丰富性。“我们大规模的头寸、组合都在股票和股指里面,但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好商品市场机会,也开发了CTA策略,新发的产品或者老的产品做展期设计时,把商品策略加进来。商品本身有很多套利机会,而且和股票现货间也有潜在套利机会,由此可以形成跨市场、多策略的量化组合。”
前述北京量化私募总经理认为,股指期货的限制,会逼迫私募从原来的单一策略变成多策略,比如CTA、套利、债券等都会去尝试。
应对之策终无法替代
私募苦等政策放开
量化对冲私募在策略上的灵活,使得股指期货受限多月以后,这些私募的产品的收益水平在慢慢恢复,并且展现出稳健的风格,尤其在今年初震荡的市场中,总体表现甚至好于股票私募产品。
从最具典型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上就可以看出来,市场中性策略又称阿尔法策略,利用量化选股模型构建多头组合,寻找优质的个股阿尔法,同时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场中性策略产品1~4月份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30%、0.42%、1.32%、0.23%,今年以来总的收益情况好于股票策略产品。同时,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部分市场中性策略产品收益率超过10%,净值表现较好。
深圳一家深耕量化领域的私募则表示,在股指期货手数限制背景下,一直以来市场贴水比较严重,对收益率造成巨大影响,他们现在不断优化策略,试图寻找更大的阿尔法。“其实去年以来,量化对冲整体的规模缩小,反而会导致整个市场的阿尔法收益会变大,相对而言变得好做了。我们现在通过量化手段寻找市场定价无效的地方,获取更大的阿尔法收益。”
但记者了解到,虽然量化对冲私募在股指期货受限情况下,通过多策略、跨市场寻找机会、优化原来模型等手段,获取了超越市场的收益,但他们依旧期盼未来国内股指期货的放开。
前述北京量化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对量化对冲产品的需求其实很大,但是政策限制使得对冲策略无法大规模开展,“在不加对冲保护的情况下,增加现货,就和纯多头一样,风险敞口比较大,所以我们不太敢在阿尔法策略上放开手。”
北京另一家百亿级量化私募研究总监也表示,现在主要采取收缩战略,从去年开始就暂时不再接纳新的资金,“我们现在去掉对冲部分,主要用多策略模型,用降低仓位来控制风险,未来需要等待政策进一步明朗以后再做交易。”
虽然市场上也有私募通过做空基差幅度较小且无交易限制的新加坡A50指数来代替国内股指期货,但也有北京某量化私募告诉记者,“A50本身的资金流动性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而且跨境套利进出比较困难,所以目前只有一些机构的自营盘在做,大规模的阳光私募要利用A50来做非常困难,我们还是等待国内的股指期货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