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展现中国温和一面 日媒:或被视为恩主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 外媒称,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两项连接东亚和欧洲的大型贸易和基建网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一年后,随着中国充分展示其投资决心,这些计划正迅速变为现实。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1月6日援引彭博社的报道称,中国计划“投资163亿美元建设、扩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区的“铁路、公路和油气管道”。这样大手笔的投资将帮助振兴中国较为贫困的内陆地区的发展,而这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目标。
,北京还计划推动相关政策,鼓励中国的银行对经济带沿线的国家贷款。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对丝绸之路伙伴国许诺的投资额。
据报道,中国媒体日前发布的一份最新的互动式地图体现了两条丝绸之路的宏大规模。与早些时候发布的地图相比,这份新地图显示了过去半年来新添加的沿途“站点”,包括俄罗斯的莫斯科、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北京仍在吸收更多潜在的伙伴不久前,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访华时也表达了加入这一计划的愿望。
报道称,在大多数情况下,新丝绸之路并不需要强行推销。地区性的伙伴国(尤其是马尔代夫等面积较小、常常被忽略的国家)都热切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不久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对于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国家来说,中国也许是它们唯一可靠的国际援助来源。对于那些被争相拉拢的国家来说,中国的馈赠也许会引发某种“竞标大战”,促使中国的对手国家不得不在资金和外交上推出更优待的举措。例如,印度总理莫迪便一直努力向不丹、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印度的周边小国示好,动机之一便是担心新德里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相形见绌。
报道称,对于中国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扩大中国影响力、展示中国温和一面的机会。如果计划实现,它们会促进中国和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与此,由于北京对必备的基建发展承担重任,这一大型贸易网络会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国视为赞助的恩主,而不是威胁。以中国最爱用的外交语言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中国既可以塑造更温和的形象,又可以提高地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