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季依然就业难:受制于经济增速放缓
国庆刚过,新一轮的就业高峰期来临,就业难这一老话题甚嚣尘上。
不过,熬过了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寒冬”,就业板块似乎大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趋向。日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就业增长存在诸多有利因素。
但在采访中,相关专家却对当前就业态势持保守态度并认为,在目前经济放缓压力下,对下半年我国就业趋势不可盲目乐观。“其中,困扰政府已久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级项目官员左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上升不能反映就业总形势
“上半年的就业情况,可以用‘稳中有进’来概括。‘稳’,体现在失业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8%,与一季度末持平。‘进’,体现在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扩大。”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李江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据人社部7月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737万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近2/3。
从国家统计局近年发布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看,每年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加2010年1168万人,2011年1221万人,2012年1266万人,2013年1310万人。
蓝皮书也指出,目前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平稳有序,2013年农村转移就业达到26894万人,比2012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其中,东部地区就业恢复持续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也保持了相对增长,就业增长区域结构趋于平衡。
虽然部分数据显示城镇就业增长趋势明显,但专家却指出,当前国内多个群体的就业形势可能并不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么乐观。城镇每年新增就业量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例如,如果单独考察我国乡村就业人数的变化,会发现最近4年我国乡村就业人数的降幅在明显收窄(2010~2013年我国乡村就业人数分别为1088万人、912万人、904万人和865万人)。
为何就业难经济增速下行影响首当其冲
就业高低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速的影响。现代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速越高,则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越强。而近几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导致城镇吸收新增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
“判断就业形势,关键要看经济形势。经济形势好,就业才会好。今年下半年,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定向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经济形势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这些将为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创造良好条件。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这些都会传导、影响到就业领域,再加上就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所以,对下半年的就业形势不可盲目乐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借由以上分析,不妨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我国城镇地区的就业形势不是在逐年改善,而是在日趋紧张。
,持续增长的就业总量压力也不可忽视。据悉,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今后几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将维持在年均1600万人的高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还将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由于城镇自身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在持续增加,导致其吸纳乡村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于是,真正的隐患就体现在了流动人口规模的膨胀。根据原国家计生委的统计,中国流动人口从2009年的1.8亿人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3亿人,3年增加5000万人,流动人口已占中国全部人口的17%。而所谓流动人口是没有城市户籍的人群,但现有的官方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未能将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失业情况统计在内。
下基层或能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
除却城镇人口就业难问题,人们最为关注莫过于大学生们的就业困境。蓝皮书也指出,当前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青年人口的失业率比其他各年龄组明显偏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将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突出,目前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还难以跟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教育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左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据了解,今年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明显走低。目前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28.24%,上海情况稍好但毕业生签约率也不足45%,都显著低于往年。
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撒承贤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此前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及对我国产生影响,东南沿海大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停产、关闭,中西部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失去不少就业机会。
“在就业岗位减少或相对往年就业岗位增幅减少的情况下,留学生、企业裁员、名校好专业学生将使得原本一些可实现就业的非名校非热门专业大学毕业生被挤出就业范围。”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宁表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教育部门和高校多已意识到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已提前谋划。宁夏大学学生就业中心孙建军副处长说,学生就业处的老师已多次讨论此次经济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虽然不知道最终影响有多大,但大家一致认为,新经济形势将使得大学生就业更难。据悉,很多地方已组织各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到各地就业市场考察,将毕业生信息传播出去,让有意向到当地招聘的单位及早掌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也表示,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是关系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部署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国家将继续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开辟更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