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发挥特色融入“一带一路”

股票配资 2020-03-14 08:44www.16816898.cn股票配资平台
摘要上海是我国经济和金融中心,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上海的融入和支撑。未来5年,是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战略城市的奠基期。在此过程中,上海应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的黄金机遇期。目...

    上海是我国经济和金融中心,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上海的融入和支撑。未来5年,是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战略城市的“奠基期”。在此过程中,上海应积极把握“一带一路”的黄金机遇期。目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行动,先后召开会议,专题讨论上海“一带一路”建设,并主动促进长三角全面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紧密结合。

    上海要融入“一带一路”,必须处理好以下3个问题。

    一是如何融入。上海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上海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边城市,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始源地区城市,属于“一带”与“一路”、“内陆”与“沿海”的交汇点,具有“联通内外”的战略地位,这为上海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这为上海更好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上海如何利用好先发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重点思考。

    二是如何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战略重点,势必对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为上海“4+1”中心建设提供有利契机,而上海“4+1”中心建设又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手。所以,应当使上海“4+1”中心建设工作与上海融入“一带一路”规划相衔接,促使两者有机融合。

    三是如何支撑。上海正在建设自贸区,这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上海是金融中心,这为“一带一路”实施中的融资平台建设提供了支撑;上海又是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交流目标高度契合。由此可见,上海应当把握好这些优势,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而言,上海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4条主要路径

    ——贸易自由,即以上海自贸区为依托,加强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进程。

    经过一年多的实施,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我国自由贸易进程的“新标杆”,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目标高度一致,这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上海的成功经验也正在向全国“辐射”。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上海应当继续发挥自贸区优势,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从“自由贸易区”向“自由经济体”转型。

    ——金融合作,即对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用好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金融平台,构筑国际金融服务体系。

    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国际化的金融城市,所以上海应该利用好这些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强调融资平台搭建的重要性,包括亚投行的创立、上合组织融资平台构建、丝路基金等,这使得上海有足够优势融入这些金融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所以,上海需要吸引国际大型金融机构进驻,加强金融集聚效应,并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

    ——科技融合,即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战略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全球科技成果的“发射塔”。

    现阶段上海的对外合作,不仅只体现在经济贸易领域,而是在科技融合以及人文交流层面,成为全方位、多业态的全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旨在加强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这其中,资本输出是一个重点,尤其是注重基础设施领域、医疗教育领域等的投资。在此背景下,上海在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可以利用好“一带一路”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和科技合作,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走出去”,使上海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辐射亚洲乃至全球。

    ——人文交流,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融合世界文化。

    “一带一路”建设不只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也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互动的过程。上海在这方面既有先发优势,也有后期挑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吸引的国内外游客量、引进的国外尖端人才量,都居全国前列,这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前期基础,也使得上海能够快速适应“外来文化”。,这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上海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这就需要上海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认知人文交流,既能融合各国文化,又能“取精弃粕”,发展自身文化,形成世界潮流和地方特色包容兼并的“新海派文化”。

    (作者系上海市“未来三十年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