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之略被曝“手头紧”,远程医疗高增长模式
作为远程医疗行业的老大、老二,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远程视界爆发资金链危机,蓝海之略则出现迟发员工工资情况。远程医疗行业出了什么问题?
“”远程视界的债务危机仍未解决,远程医疗行业再现资金链迷局。
6月21日,业内传出消息,已挂牌的远程医疗企业蓝海之略(股票代码:834818)出现延迟发放员工工资情况。一份流出的录音文件显示,蓝海之略董事长、总经理罗志林在对员工的讲话中称,由于一笔4000万元的款项未及时回款,又有4000万元贷款到期,因此公司将薪资挪用,导致员工工资迟发。“2300人什么都不干,吃5年都吃不垮”,他在盘点公司资产后得出结论。
在上述讲话中,罗志林同时也称,受公司财务管理不善、去杠杆政策以及远程视界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蓝海之略目前“感觉到手头那么紧”。
2018年4月,远程视界代理商、员工纷纷开展讨债、讨薪行动,彼时无冕财经、腾讯财经等媒体曾披露这一债务纠纷问题,预计资金缺口高达数十亿元。仅仅2个月后,长期处于远程医疗行业第二位、正筹备转板上市的蓝海之略,也遭遇“手头紧”问题。远程医疗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现金“牛”为何手头紧?
用罗志林的话来说,蓝海之略的起名源自《蓝海战略》一书,他甚至比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更早意识到远程医疗这一片蓝海,在2010年就创办了蓝海之略。
不过从后来蓝海之略、远程视界等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所谓的远程医疗蓝海,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更像是金融租赁催生的蓝海——尽管韩春善在中国导医网已有多年耕耘,但在他创业的前2年,远程视界的业务规模始终不超过10亿元,也未能实现盈利。
直到2014年下半年,远程视界推出融资租赁模式后,其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亿元,2016年营收更达到60亿元,并在两年中先后完成累计超过10亿元的两轮融资,而跻身“医疗独角兽”阵营。
蓝海之略方面,其主要业务为医院学科建设与学科运营。此前公开的年度财报显示,2015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仅5.26亿元,同比增长仅5.14%,4363万元的净利润甚至比2014年减少了5.15%;但此后两年,其营收、净利润突然连续翻倍增长,在2017年达到23.03亿元、4.52亿元,两年增长率分别超过了300%、900%。同时,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1.56亿元、2.06亿元。
▲蓝海之略近两年业绩出现大幅上涨。
如今的蓝海之略,是珠海市排名前五的纳税大户,同时也是更早通过挂牌进入二级市场、唯一一家正式启动上市筹备的远程医疗企业,其估值一度近百亿元,与远程视界旗鼓相当。
这样一只高增长、现金流充足且被看好的“牛股”,怎么就跟“手头紧”扯上关系了呢?一切还得从远程视界、蓝海之略等远程医疗企业赖以壮大的金融租赁模式说起。
所谓金融租赁模式,是指远程医疗企业将远程医疗设备销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再将设备租给医院,而远程视界、蓝海之略等企业则在其中履行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此举意味着,一旦医院不能偿还设备租金,企业将面临不小的三角债风险。
远程视界的资金链危机最早发生在2017年下半年,由于为医院垫付租金的压力过大,当年第四季度该公司资金链断裂,随后代理商债务纠纷逐渐爆发,又遭遇员工讨薪、被租赁公司和合作医院起诉进而被法院冻结资产等。
▲远程视界的金融租赁模式。
至于蓝海之略,根据公开的财报信息,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公司净资产达6.98亿元,但担保金额却达到4.79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近7成;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担保金额占净资产比例虽已降至55%,但总额却增长至5.72亿元。
自2017年初起,蓝海之略开始调控风险,“将压力释放给医院、融资公司”,一方面不再为合作医院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与合作融资租赁公司协商逐步减少和解除部分项目担保,至2017年末该公司对外担保金额降至3.06亿元,占净资产比例降至26.91%。
然而即便如此,从蓝海之略2017年年报以及罗志林的讲话中,仍能看出该公司“手头紧”的大致情况。
对外担保金额大幅下降的同时,2017年蓝海之略的“其他应收款”突然暴涨57787.39%至9.19亿元,增幅表现异常。对此该公司在报告中解释,“其他应收款”暴增是因公司业务模式导致融资租赁保证金和对外借款增加所致。
▲蓝海之略2017年应收账款出现异常上涨,图片截自财报。
而罗志林在讲话中则谈到,截至2018年6月15日,蓝海之略对外支付的融资租赁保证金达到5.23亿元,为医院提供的借款(即代垫租金)也已超过9亿元,两项累计超过14亿元。同时,该公司目前有“未发货2.34亿元”,每月需为2300名员工支付工资2800万元左右,以及“欠提成两三千万元、补贴几百万元”。
无冕财经研究员曾数次致电蓝海之略董秘,希望咨询该公司的债务、现金流等问题,但电话均未接通;该公司客服则表示将转达问题,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高增长模式有没有问题?
据《财经》杂志报道,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认为,远程医疗+融资租赁的模式在业内由其首创。即使如此,作为行业老二的蓝海之略,与远程医疗的发展路径相似,除了都经历过两年的高增长期,还在2015年先后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挂牌新三板以前,蓝海之略曾在2015年8月增资1219.05万元、引进12家投资机构。彼时罗志林与与润信鼎泰投资、润信鼎泰资本、元达信资本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书之补充协议》,承诺在2018年12月30日前成功上市,并约定如果蓝海之略已于2018年6月30日前申报上市,但出现IPO暂停审核情况,则上市时间可按暂停审核时间相应顺延。
对此,有证券人士分析,在远程视界资金链危机集中爆发后,对该领域持相同模式的其他公司来说,年内上市几无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自媒体“三板富”的分析,2017年7月蓝海之略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减持7天内套现约1.9亿元,其中实控人罗志林套现1.52亿元;在证监会对收入确认问题审核趋严的背景下,“不排除蓝海之略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套现提前为对赌埋单的可能”。
▲蓝海之略上市辅导不到半年,罗志林曾接连减持。
有不愿具名的远程医疗企业高管对无冕财经分析称,目前远程医疗企业、医院以及融资租赁公司对合作都相对谨慎,“院长不敢做融资,投放又是国家禁止的,延长时间会加大企业成本,最后还是转移到医院和患者。”
2018年6月15日,上市公司(,)(000806.SZ)正式宣布终止筹划近一年的对远程心界的收购计划。对此,前述高管指出,远程视界事件影响极大,目前资本对远程医疗普遍持观望态度,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只能转向改善内部经营管理。
罗志林在讲话中也透露了蓝海之略的4种应对方法:其一,在原先已支付10%保证金的情况下,再为自行还款的医院补贴10%的设备租金,“银行贷款(利息)6%左右,医院还赚了4个百分点”;其二,做大科室收入,同时与药材商、耗材商协商延期回款,蓝海之略补贴5%左右的资金占用费;其三,与融资租赁公司协商,将大项目的还款期限延长1年;其四,优化现金流管理。
罗志林分析,只要蓝海之略每月签下订单1.5亿元,每月业务回款3000万元,就可以有2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现金结余。被他计算在内的主要支出包括10%保证金、10%补贴、10%税负、3000万元员工薪资以及6000万元进货款,累计支出1.35亿元,“只要管理好现金流,提成都是可以及时支付的,差旅费也是小儿科”。
一位专注远程医疗行业的观察者和投资者表示,他认同企业优化现金流管理的做法,不过,远程医疗企业做租赁的最大痛点其实在于科室经营,贪图设备款的盲目扩张无异于饮鸩止渴,而设备到位后的经营不善则相当于自杀,“单纯依靠金融租赁推动的高增长模式必定走不远,这个行业需要回归理性。”
说到底,远程医疗的本质在医疗,不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