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价1000亿美元的小米哪来的底气
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有报道称,小米估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被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在小米引发投资者关注的同时,我们不由要问,“小米,你的专利问题怎么解决?”
小米的专利是其发展的一个软肋。早期,小米手机进入印度时受到爱立信专利技术起诉,国际化布局延期。后来,雷军在专利方面也是苦下功夫。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已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3600多项授权专利,并于中国大陆有10,900项专利申请正在受理中。
然而,小米毕竟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在专利方面“老资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从小米的竞争对手来看,同样扩张迅速的OPPO从03年开始专利布局,2016年,OPPO凭借3778项专利申请量成为专利申请最多的纯手机厂商,全球专利申请已超过20000件,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的前十位企业中,OPPO进入前十,排名第八位。HTC、华为以及联想、TCL等公司都有可能从专利方面向小米“开炮”。
解决专利问题,是雷军的事情,但是解决估值问题,可是关系到每个投资者,并且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据报道,眼下市场普遍接受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
叫价1000亿美元的小米哪来的底气?
招股书显示,小米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业务: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模式号称“铁人三项”,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做生态。
生态是一个神奇的词语,任何公司不管是做什么的,只要搭上生态一词,就显得极其性感。比如说滴滴的出行生态,虽然没有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美好,但却造就了其500亿美元的估值。
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已达89家,其中有6家销售额过亿,4家估值破10亿美元成为新的公司,并且小米Io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的营收主要还是靠智能手机,占比超七成。
小米的估值从2014年的450亿美元到如今的千亿美元,主要是度过了2015、2016年的危机后,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实现逆袭。
1000亿美元的小米到底是“虚胖”,还是“物有所值”?
近几年,小米的每轮估值都是爆炸式增长。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金额4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然而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到2014年,估值就成了450亿美元。
如今1000亿美元的小米估值为苹果1/9,利润却是个零头。2017年小米收入1146亿,经营利润122.16亿,而苹果2017年净利484亿美元(约3000亿人民币),最新单季盈利为138亿美元,目前苹果市值近9000亿美元。
同时招股书显示,小米经营现金流不佳,主要依靠融资。
2017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9.96亿元,当年小米融资现金流为62.15亿元,其中45亿用于偿还借款(银行贷款等)。2010年至今,小米共经历9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5.79亿美元。
专利和现金流问题是小米内部的隐患,外部还有港股的流动性的影响,这些都牵动着小米的估值。
香港银行公会数据显示,香港3个月期Hibor(香港银行同行业拆借利率)升至1.61607%,刷新2008年以来最高。近期,该品种曾连续12天上涨,不断刷新十年最高水平。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背景下,香港银行间短期借贷成本飙升,“钱荒”的阴影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香港股市还在面临着不断地抽血效应。平安好医生在4月26日结束预先认购,公开认购部分初步获超额认购653倍,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
此外除了小米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外,游戏直播公司虎牙直播将于5月2日在港IPO路演。
试问,在“内忧外患”、“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小米的投资者们还能这么乐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