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增长为何领跑全国
重庆智库认为,尽管重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开放的举措和效应引起广泛关注,但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基本市情有别于其他省(区、市),其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愿景有待持续观察。
写在前面
重庆每年要生产全球1/3的笔记本电脑,全国11%的汽车、32%的摩托车、30%的打印机。2015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52.67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位列全国第一。2011~2014年,重庆经济一直呈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达13.3%,高于全国同期增速5.3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始终保持前三位,2011年和2014年则位居第一。
重庆市的经济快速增长,正在创造被赞誉的“重庆经验”,已经引起各界包括高层的关注,并在寻找、调研个中原因重庆起点较低后发优势明显;直辖市有特殊位势;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在经济中占比少;等等。
重庆智库是这些调研者中特殊的一个,这家主要为公共政策服务的智库,身在重庆放眼全国,它关注中央的方针战略在重庆的"落地"效应,也始终密切关注并跟进中央重大政策安排和动向,服务中央决策。了解国家政策又接地气的重庆智库,近期也就重庆市经济快速增长进行了调研,重庆智库的答案又有何不同呢--
重庆智库
在全球经济持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复杂局面下,重庆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重庆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依赖于近年来不断推动的改革创新,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经济主体活力。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纾解了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压力;对外开放体系的日益完善加快了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增长了外部需求,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优化了资源配置;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差异化集聚和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大力促进消费的措施,提升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
正是在这些重要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才得以领全国之先,持续保持高速。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持续展开,重庆仍将进一步改革开放,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促进产业的差异化集聚和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重庆市在2013年出台并实施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我们认为,五大功能区的建设,引导了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联动发展,在重庆市范围内实现了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了整体效能最大化。
五大功能区域即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对于都市功能核心区,支持其建设金融核心区,全市13个要素市场有11个布局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对于都市功能拓展区,支持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集中布局该区域,并支持其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离岸金融结算等4项改革试点;对于城市发展新区,作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市里从土地、能源、融资等多个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并专门编制印发城市发展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实施2014~2020年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9个方面129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则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力度,对两大区域的教育、医疗、社保等,由市财政按全市最高比例给予补助,扶贫攻坚政策集中用于该区域,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全市比重达80%、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占比达85%以上。
与功能区相得益彰的是科学考核的“指挥棒”。重庆市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改进完善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意见》,按功能区域划分考核组别,突出首要任务,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将区县考核项目由271项精简整合为27项,其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考核项目由86项整合精简为1项,以市级部门名义考核项目由185项精简为26项,并对考核情况逐一深度分析并形成评价报告反馈各区县,使考核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指挥棒”。
五大功能区域集聚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和资源集约利用效果初显。比如,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高端要素加快聚集,达到全国服务业领先地区水平,其中渝中区依靠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密集的优势,打造“升级版”的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68亿元。再如,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呈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重庆工业已基本形成以终端制造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一方面这两大产业不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全球范围内,都在进行新一轮产业转移,尽管在经济下行期也面临着增长下滑局面,但大量企业转移到重庆,使得在其他地方增速减慢的,重庆却在加速。而另一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略,即结合功能区建设,重庆抢抓机遇,坚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破解难题,积极作为,重塑工业增长动力,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户籍改革+地票制度带动了劳动力转移,有效扩大了劳动力市场
重庆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城乡一体化上进行了大胆的先行先试。
一是户籍改革释放了人口红利。传统意义上,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向中东部地区流动,重庆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出省份,但通过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吸引力不断增强,外流劳动力纷纷回流,周边省份也有越来越多劳动力到重庆务工。在东部地区因劳动力减少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重庆则开始享受人口红利的好处。
2010年重庆启动农民工进城的户籍改革,充分照顾农民权益,提升专户意愿,农民转户实行“三保留”(保留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保留种粮直补、征地补偿等与土地有关的权益;保留家电下乡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与农民身份有关的待遇),确保“五到位”(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一步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截至2014年成功转户400余万人。2015年进一步推出户籍改革新政,依据五大功能区定位,促进人口梯度转移,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户籍改革带动了劳动力转移,有效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贡献。
二是,也是特别需要强调的,重庆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地票交易制度,促进了城乡土地资源挂钩。地票制度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比较模糊的产权状况,进行确权分置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将土地使用权视为一种用益物权归农民,所有权与使用权按比例获得各自收益;并将耕地复垦验收合格票据化形成的地票,交由政府设立的土地交易所组织市场交易。
这种方式把农村闲置的、利用不充分的、价值很低的建设用地,通过指标化的形式,跨界转移到利用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从而用市场之手把城乡之间连起来,实现了农村、城市、企业等多方共赢。截至2014年,重庆累计交易地票15.26万亩,成交额307.59亿元,成交均价稳定在20万元/亩左右。在创新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模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农村土地价值、拓宽农民财产性收益渠道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效果。地票制度还推动了农民工转户进城,转户农民自愿提出退出的宅基地,成为地票的重要来源,而其地票收益成为进城生活的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布局新兴消费业态西部的重庆达到服务业先进发达地区的水平
重庆市近年来着力优化消费环境、深化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加快培育消费热点,创新实体消费平台,抓住消费模式变化机遇,坚持不懈扩大消费需求。
服务业成为主要增长动力。近年来重庆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发力服务业发展,交通物流、金融、信息传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
2014年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7.4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转型升级态势明显。2014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672.51亿元,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4%,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2015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11.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从重庆市推进消费的具体措施看,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推动现有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出台了《重庆市智慧商圈建设实施方案》;促进餐饮住宿消费,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促进会展消费,办好摩博会、农交会、云博会、文博会、火锅节、迎春展、西部广告节、茶博会等一批消费类展会;促进便民消费,打造一批社区便民商圈和生活服务网点;促进网购消费,支持本地结算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传统企业做好线上线下互动;促进夜间消费,大力发展创建市级创业型和特色型夜市;促进旅游消费,抓好周末休闲游、节庆假日游、特色乡村游等;举办季节性消费促进活动等。
我们认为,新兴消费业态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意识和精神活动,它需要的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前述重庆举措表明,人文生态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产业生态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载体。在稳增长思维下,只有加快培育符合一地一区实际的消费增长点,方能激发公众的消费潜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内陆开放新模式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找准了定位
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的重庆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重庆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将重庆的战略定位明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近年来重庆市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开创了内陆开放的全新模式。
一是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重庆深入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抓住全球和沿海产业大转移契机,通过“整机+零部件+研发+结算”的垂直整合,颠覆了沿海加工贸易只有加工环节利润的方式,占领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并依托向西开放的出项物流优化,为内陆地区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市场做出了新探索,西部内陆形成了从事国际产品生产、国际贸易,能够参与国际产业链循环并与之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其中,在电子信息产业、航空产业的全球化整合案例尤其明显。
在垂直整合发展加工贸易的,重庆本土企业也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渝商投资集团、力帆集团、重庆钢铁、西南证券、长安汽车等企业逐步开展跨境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重庆在总体贸易下降的情况下,一般贸易却实现了43%的增速,显示出对加工贸易依赖度在逐渐降低,自主对外贸易能力不断增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也保持高位,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5.6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实际利用内资金额5375.41亿元,增长15.8%。
二是优化对外连接通道。
工业开放提速。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实到外资34.5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53%。,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开行182班,增长2.2倍,其中去程114班、增长1.3倍,回程68班、增长7.5倍。通过完善港口枢纽、发展多式联运,长江上游黄金水道效益激活,2014年重庆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箱,周边省市中转量占到40%。与四川、上海开展大通关合作,着力水水中转、江海直达、铁海联运、联程中转提高通关效率。
2014年起“渝新欧”专列率先突破中欧班列回程货不足、运价偏高等瓶颈,在沿线建成10个货物集散中心,并成功实现国际运邮、提速降费,实现双向常态化开行。航空通道也加速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增至19条。
我们认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拓展产业投资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合作、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和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均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脉动”所在。重庆提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借此确立在长江上游的“龙头”地位,正逢其时。
,重庆智库认为,尽管重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开放的举措和效应引起广泛关注,但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基本市情有别于其他30个省(区、市),其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愿景有待持续观察。
(执笔重庆智库理事长、首席观察员王佳宁;重庆智库战略研究部观察员胡新华)
股票入门教程
- 中国电科股票 中国电科股票600990
- 中国铝业股吧 中国铝业股吧股票行情分析
- 三六零股吧 三六零股吧千股千评
- 荣华实业股票 荣华实业股票股吧
- 恒大集团和碧桂园谁大 恒大地产与碧桂园地产哪
- 恒瑞医药股吧 恒瑞医药股吧分析讨论社区
- 300570太辰光股票 太辰光股吧东方财富
- 300504股票 天邑股份(300504)股票价格
- 300563股票 300563股票股吧
- 300554三超新材 300554三超新材目标价
- 四川长虹股票股吧 四川长虹股票股吧资金流向
- 拓中股份股票 拓中股份做什么的
- 中科曙光股票股吧 中科曙光股票股吧东方财富讨
- 中日韩自贸区概念股 中曰韩自贸区
- 今日钢材价格表 涟钢今日钢材价格表
- 剑南春股票 剑南春股票分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