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信托业务增量不增收:资产规模同比增3
本报报道,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飙升至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惊人的32.48%,且环比增长8.65%。这一同比增速创下了自2014年以来的新高,彰显了信托业的繁荣与活力。
信托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一方面得益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积极驱动,另一方面也源于信托公司对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与节奏的精准把控。尽管宏观经济增速与信托资产规模之间存在一定共振,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资产的高速增长并未带来经营指标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信托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具体而言,经营收入环比降幅达4成左右,而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长也明显弱于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季节效应有关。也有专家指出,信托业务增量不增收,创收难度依然较大,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双重压力亟待解决。
信托的不良规模出现回升,但不良率仍持续下降,显示出信托业整体风险可控。随着强监管、金融去杠杆等趋势的持续推进,未来的增速和风险因素值得密切关注。
从信托资金投向来看,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基础产业、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是主要的五大投向。其中,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及房地产均保持了同比20%以上的增速,事务管理类信托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虽然信托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经营指标回落、增量不增收等,但信托资产规模的高速增长以及多元化的资金投向仍显示出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未来,信托业需要继续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精准把控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与节奏,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以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风险项目数量与规模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但在庞大的21.97万亿资产规模背景下,不良率仅为0.56%,且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不良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研究,信托业在制度保障方面,自2014年成立信托业保障基金以来,其在保障信托业稳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安全网作用。信托赔偿准备的绝对值逐年上升,信托公司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的意识和效果不断提升。这一进步不仅体现在量化指标上,更反映出信托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和持续努力。
在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末数据中,信托赔偿准备已经攀升至195.42亿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21.33%。信托行业的固有资产规模也已经达到了5773.30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拥有84.90亿元,同比增长了25.26%,这一数字同样在稳步上升。
这一系列的数据不仅展示了信托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卓越成果。信托业在保障基金、赔偿准备以及资产规模等方面的持续优化,为其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信托业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财富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