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邓智毅谈信托业五大热点监管视角
本报记者 王俊丹 驻上海报道
6月21日,在结束备受瞩目的陆家嘴论坛之际,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采访,针对信托业当前最关心的五大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关于信托八项业务分类试点的进展,邓智毅表示:“八项分类旨在信托公司报表不统一的情况下实现业务的统一化。通过业务标准分为八类,为不同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指明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分类并非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针对每类业务的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从业务模式到监管政策,我们旨在为整个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到大资管同一监管立法,邓智毅表示信托领域希望能够对不同参与主体的净值本、杠杆率等指标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他强调:“我们并非主张一刀切,而是要守住基本要求,同时希望能在各个方面找到平衡点,以减少监管套利。”
谈及去年提及的信保基金费率调整,邓智毅表示:“信保基金是行业的稳定器。我们计划使其费率更加科学。目前,费率是按照业务划分,标准统一。未来,我们将采取定向调准,类似于央行存款准备金,以优化行业结构。例如,压缩通道业务、鼓励慈善信托都将在信保基金的费率调整中得以体现。”
关于今年的“三三四”等监管检查,邓智毅指出外界可能存在误解,他强调:“对于监管而言,‘三三四’检查计划的制定始于2016年底,并且经过逐步列项、报批。银监会的内部现场检查有严格的程序,并且会根据发展形势进行调整。现场检查通常是针对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检查,而非像外界所理解的那样连续不断。”
关于《信托公司条例》的推出进度,邓智毅透露:“初稿已提交至国务院,目前主动权在国务院法制办手中。尽管当前金融立法任务繁重,但我们正在积极呼吁将其列为主要议题。”邓智毅的这番表述让业界对《信托公司条例》的推出充满期待。
此次采访展现了邓智毅对信托业的深入理解和前瞻视野,他对于当前信托业面临的五大问题的解答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对行业的关注与扶持。随着他的进一步阐述,信托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