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独生子女调查:52.6%称压力很大 买房养子
“独生子女”们过得好吗?揭开“独一代”的职业生涯现状
“独一代”如今已到40不惑之年,开始真正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遇。近来,80后们迎来了一项“独享新政”——“独生子女假”。
中外管理杂志 文本刊记者 庄文静
80后,可谓见证了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代。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少子化问题出现,80后的社会角色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除了更为激烈的职场竞争外,“独子养老”的赡养重担日益显现,一对80后夫妇或将面临赡养4个老人的巨大压力。掏空了“6个钱包”后,他们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都是横在眼前的一道难关。
“因为工作,无法赶到父母床前尽孝”的情况屡见不鲜,自古忠孝难两全,当代人似乎更有过之。
可喜的是,随着去年个人所科税的改革,养老支出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税前专项扣除,也就是赡养老人的支出,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先行扣除,成为了一种新的减税措施。
独生子女生活压力本来就大,既要一边要工作,又要一边要赡养老人,遇到老人生病就更加分身乏术,很多人都被折腾得焦头烂额。
截至7月底,国内已有20余个省市地区开始执行这一政策。,现实中的执行,却面临着诸多无奈。许多80后都会不经意地萌生一个心灵独白有假期固然好,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安下心来去请假?
面对这一政策利好,80后们的无奈显而易见毕竟晋升通道不等人,工作不等人,年龄更不等人。这一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岂止只是“上有老下有小”?更有后浪们的围追堵结、前浪们的功成位稳,可谓四面楚歌。
那么,政策背后的80后生存现状如何?又有哪些需要厘清的职业发展方向呢?
政策看上去很美,执行起来却很难
“我的父母已经60多岁了,老两口在老家独自生活。我也让他们来北京,和我们一家三口生活,但老人表示生活习惯不一样,三代人一起生活不方便,岁数大了也不想当北漂了……最近母亲生病了,父亲每天往医院跑。可我最近单位特别忙。父亲一个劲儿地不让我回去,总说‘你工作那么忙,在大城市立足不易,就别惦记家里云云’……无奈之下,我只能多给父母一些钱,让他们请人帮忙照料……”相信这是许多人的真实经历,在外工作的孩子想要尽孝依然很难。这远不是一个假期的问题,而是两座城、两种生存状态、两代人三观融合的难题。
虽然说“父母在不远游”,但父母却往往成了80后职场人远游的最大支持和动力。40岁职场人的窘境无需多言,谁又敢在职场上倦怠?
有一项针对80后的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认为“面对的压力很大,甚至超过70后和90后”;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压力从何而来?调查中,48.1%的人认为主要来自“生活,如买房子、养孩子”等;29.7%的人认为来自“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18.7%的人认为“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喘不过气来”;另有3.5%的人表示压力来自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于是,我们看到80后,已经成为了时代创新者和变革参与者。近来,在人社部新公布的十大新职业从业者中,新职业从业者中,80后和90后的占比超过90%。
“当下,年轻人的择业观愈发转向‘滚雪球型’职业和具有‘专业主义’的职业。近年来,随着一些职业的事业编取消,给职场人带来的信号必然是职场没有‘铁饭碗’,只有拥有一个过硬的专业技术或手艺,才是真正的铁饭碗,才能真正地走遍天下都不怕。”中道普惠总裁、职业规划&教育管理顾问于洋对《中外管理》道出了80后职场人的生存现实。
,有实力、有能力就自然有了底气,这样的职场人何时何地都不会担心自己的职业前途,还会怕“不敢请假”吗?事实上,80后“独一代”们不仅需要看护假这类福利政策,更需要自己给予自己的底气。
正所谓“当你是企业需要、不可或缺的人时,企业对你怎么都会迁就;反之,即使你再怎么低眉下目,也会被踢出局”。
那么,80后们目前普遍在职业市场的哪个层次?
80后,看看你在职业的哪一层?
纵观人才市场,许多职位都已经将门槛设在了35岁(有较少一部分设在了40岁),那么80后们该怎么办?还有职业生涯发展可言吗?
HR们会毫不留情地告诉你一个现实年龄的确是一个问题。因为从职业的角度讲,一个人的技能在毕业后5-10年达到巅峰,而之后就会由于年龄和职业天花板的关系,呈现不进则退的状态。而影响职场人状态的,不仅仅是诸多客观原因,更多是精力和体力都已经比不上年轻人。,如果不能在单位、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地位,就难免危机四伏,职业风险增加。
那么,35岁以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35岁以上的职场人几乎都已经开始升任管理岗,或者是技术骨干。如果你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打工仔,恐怕就很难有更多职场晋升空间了。正所谓“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一位资深HR对《中外管理》表示在职场中,20岁左右的初入职场者大部分都是“齐头并进”的发展;而到了30岁开始,就开始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优秀者与平庸者开始明显分层;而到了40岁,差别就可谓“天上地下”,有人已经独挡一面、成为了管理层或骨干,而有的人只是每天庸庸碌碌。即使是同样的教育和职场背景,也开始因为能力、努力、机遇等不同而拉开距离。
正如一位HR所言80后中的一大批人成为了管理层,即使跳槽也是通过猎头、朋友、客户等人脉进行推荐,根本不会出现在招聘市场上;第二类成为了专业人士,正享受着“越老越吃香”的职业红利,比如,律师、医生、老师,这样的人才依然炙手可热;第三类成为了创业者,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第四类成为了公司核心骨干,个人技能助在单位不可或缺;第五类成为了普普通通的一般员工,或者有些已经被边缘化。
,责任又是80后身上重要的压力与动力源(5.480, -0.09,-1.62%)。,80后不仅仅需要一个独生子女政策,更需要来自社会、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80后,切记有能力才有休假的底气!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一些中年人的职场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找不到方向?
“一是随意选择,二是缺乏耐心,三是思维僵化。”于洋道。80后大学毕业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先就业,再择业”,那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一个新事物,因为朋友推荐、看到了招聘信息、单位离家近、公司办公环境好、行业相对收入好就是一份好工作。“可以说大多数职场人只看了短期利益,没有长期的职业规划,更没有考虑机会成本,这就为中年后的职业困境埋下了伏笔。”于洋感慨地说,“,由于没有耐心、缺乏长期思维,错过了本来在职场中可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机会。,思维僵化,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只看到了一条‘向上看’,进入管理层的路线,却忘了“向内看”——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或是“向外看”——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去匹配其他岗位、公司、行业,实现横向的扩展。”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也新生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怕死、爱美、孤独’的消费趋势,创造了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堆雪球式’职业。”于洋表示,“而职场人要想延长‘职业寿命’,就要靠多维竞争胜出,以及要有变量思维。”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中年人更为务实,他们不会再以社会地位、职务头衔、公司规模视为职业要素,而是会关心自己的职业持续性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于是,我们看到了大量优秀人才的”降维就业“,他们抛弃了曾经光鲜的职业背景,比如大量明星、一线主持人参与到直播带货大潮中。
以往,很多人看重平台对个人的成就。可以说,职业发展与平台的高度息息相关。,随着不确定时代的到来,产业周期、行业周期并不稳定,就连曾经的‘事业编制’都在许多单位中取消,还有哪些职业前景是一呈不变的呢?而职业机会和上升期却可能稍纵即逝。
特别是,对于不少80后来说,专才往往多于通才。但随着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趋势变化也越来越快,时代主题也越来越丰富。只有复合型人、掌握专业技能又能跨领域运用技能的人,才能处理复杂事物。而未来的职场机会,往往需要‘人与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事。而这,往往需要中年职场人不断学习、借力,并持续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职场人要抓住自己内心确定的优势,明确自己真正的铁饭碗就是个人能力、专业化的生存技能。”于洋道。
对于80后来说,作为中国社会的独一代,许多时代变革之痛,都烙印在他们身上。而只有当能力和可期的未来,成为他们真正的底气时,一切现实的压力才会被慢慢化解。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来自外界对于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以及他们发自内心的觉醒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