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常态,缓解融资难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寒冬”。12月12~13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释放金融市场活力,成为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同志的共识。企业正面临“寒冬”。12月12~13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释放金融市场活力,成为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同志的共识。
难啃的“硬骨头”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3日上午,在分组讨论中,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春表示,虽然央行调整了利率,但和实体经济的期望值还差得很远。
“现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都存在困难,更别说中小企业了。”赵春指出,其中还包括一些高科技、产品有销路的中小企业。如此一来,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便逐步形成——企业产品销出去以后回不来款,现金流出现问题,银行的信任度就会降低,中小企业只能减产,面临困境。“如果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高利率就会使企业没法生存。”赵春说。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尤为突出。”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从福建来看,表外减少大大超过表内增加。总体而言,资金供给总量增量较去年少很多,惜贷、抽贷现象比较严重。
有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60%的企业“扶一把、推一把”就能渡过难关,惜贷、抽贷对中小企业资金形成较大冲击。
“我们也赞成防范局部金融风险,,惜贷、抽贷现象严重也会加剧局部金融风险。”郑栅洁表示,在结构调整中一些落后产能和落后企业确实需要淘汰,但一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应该区别对待,帮助他们巩固市场,尤其是一些海外市场。“福建出口量较大,有一些海外市场是经过几代人努力才换来的,如果丢掉,即便花10倍力量可能也难挽回,非常可惜。,需要在金融方面加强系统性研究,综合施策。”
与此,实体经济成本上升加剧,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有市场前景且不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企业,可以在税收阶段性困难期间给予一些政策性返还,支持他们渡过难关。”郑栅洁建议。
放活金融改革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2次定向降准以及1次非对称降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根据央行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8527亿元,同比多增2281亿元。从数字上看,新增人民币贷款指标,体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统计口径更广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在11月份也有所上扬,达到1.15万亿元。,在实际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并未感受到政策的“暖意”,原因何在?
一方面,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实体冷热不均,只能靠基建投资而加速将基础货币作用于实体经济。有分析人士指出,依靠票据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信贷数据表明,银行在风险偏好回落时只敢将信用贷给有“政府背书”的公共部门。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犹如一个“黑洞”,对资金需求较为刚性,这也压挤了中小企业信贷空间。
而且,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背景下,信贷能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继续下行,11月末M2余额虽然突破了120万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1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3个和1.9个百分点,比年初预期目标低0.7个百分点。
号对了脉,才能开好方子。赵春表示,目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活力远高于国有企业,,亟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赵春认为,应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过高问题,“降息还存在一定空间”。与此,尽快将民营银行审批排上议程,“要允许民营银行在各省设立,从而在银行中形成有效竞争,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前不久,《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被视为加速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这为民营银行的设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会上,相关地区发展改革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在金融领域尤其是直接融资领域还需进一步放活,构建开放、高效、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股权私募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支撑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寒冬”。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释放金融市场活力,成为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同志的共识。他们赞成防范局部金融风险,,惜贷、抽贷现象严重也会加剧局部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