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港股与美股走势处于逆转的临界时刻
恒指录得二连升 (1月6及7日),其中上周五更大升420点,收报23,493点,既是连续两日收高于23,000点,亦修复10天移动平均线 (23,187点),更逼近23,500点,创去年12月15日以来新高收市,事隔超过三周。
就升幅逾400点而言,为去年12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升幅,为过去一个月以来罕见的恒指强势,再看上周五大市成交金额约1,473亿港元,由去年12月8日计起超过1,400亿元并不多见,只是还有去年12月17日约1,626亿和今年1月5日约1,553亿元而已。有别于上周五是升市,其余两日都是跌市,代表上周五港股见“价量齐升”,后市是否应感到乐观呢?
恒指颓势于周四下午逆转
不妨先从笔者于1月6日发布市评文章表示的恒指主要波幅区间作参考,由于自2020年3月25日以来只有去年12月20日仅一天收低于22,800点,又于去年12月17日至今年1月5日历时近三周最高收报23,397点 (见于2021年12月31日),视恒指近期主要波幅区间介乎22,800至23,400点。
而就今年1月首周来看,最严峻的要数1月5日收报22,907点,与横行区底部22,800点只差约100点,又于1月6日低见22,709点,较去年12月20日低见22,665点相距不足45点。不过恒指当时的颓势却于1月6日下午逆转,在上午仍跌83点 (22,907 → 22,824点) 之际,下午却上行近250点 (22,824 → 23,072点),倒升165点收市。
恒指进入较强升势的先兆
上周五恒指升势更强,上午升逾260点 (23,072 → 23,338点) 后,下午再升155点 (23,338 → 23,493点),较全日高位23,497点仅低4点收市,连续两日近乎全日高位收市。就算于去年1至2月恒指表现强势,亦未尝出现,代表今年1月6及7日买方动力在尾市仍见主导大市表现,并且倾向是压倒胜地强于卖方动力,方能连续两日近乎全日高位收市,可视为恒指进入较强升势的先兆。
笔者认为港股走势可望有转机与近日美股表现有关,纳指于1月4至7日见四连跌,跌幅5.66% (15,832 → 14,936点),表面看来跌幅不足6.00%参考性未必很大。
对美股后市表现应有戒心
但可留意自去年11月23日以来纳指一直受制于15,900点,并于1月7日收报14,936点,失守15,000点,是自去年10月19日以来最低收市位,距今超过两个半月,第二低收报14,980点则见于去年12月20日。
数据反映15,000点非常关键,若见连续两个交易日或以上收低于此水平,要有纳指跌势加剧的心理准备。,现在预期纳指要续跌言之尚早,毕竟自2021年9月15日以来未尝出现超过四连跌,故不排除见纳指反弹两至三日后,才又再度见跌。不过以现时消息面来说,对美股后市表现应有所戒心。
回顾孳息率与纳指之关系
撇除联储局有官员表示美国最快于今年3月加息的言论,美国10年期国债孳息率由去年12月19日收报1.377%,至今年1月7日收报1.765%,不足三周已累升逾两成八,经已超出2021年最高收报1.744%,相距超过1.20%。当时为2021年3月31日,纳指收报13,246点,较2月16日高位14,175点,回调约7.00%。至于去年11月22日高见16,212点,相对今年1月7日收报14,936点,回调已近7.90%,并要留心去年5月12日纳指低见13,002点,较3月31日收报13,246点仍见下行空间。不过当时处于低息环境,如此却要面对加息带来美国科技股将被“杀估值”的沽压。
,当纳指失守15,000点,绝不宜乐观地视为再200至300点经已调整完成。更何况去年美国政府多次注资刺激经济,某程度上是“粉饰太平”,今年一经进入加息周期,便不宜憧憬又有注资,最多只会是加息频率有所调节而已。
对外资而言,到底现时沽空美国科技股还是中概股较易图利,按上述分析显而易见,当外资对中资科技股的沽压减少,而港股通 (南向) 资金保持去年12月下旬购买港股的动力,短期迎来中资科技股上扬值得憧憬。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现于8,500点水平,已跌至2020年3月水平,事隔约一年零十个月,保守来看若仅回升约1,000点,升幅经已超过一成,所以资金较充裕的投资者,能分三注进场,现可考虑吸纳第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