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抢跑IPO:监管与隐私仍是软肋 出租车业务上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陈美
在滴滴失利顺风车业务之后,嘀嗒出行却趁机找到上市机会。近日,嘀嗒出行启动赴港IPO程序,至此,曾经的小弟率先打破行业僵局,或将成为“网约车平台第一股”。不过,金融投资报记者查看招股说明书发现,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尽管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盈利,但这一盈利却是由于烧钱费用减少;与此同时,在滴滴顺风车接连出事之后,有关顺风车平台的监管问题也是嘀嗒出行绕不过去的坎。
盈利源自用户奖励费用减少
与滴滴巨额补贴、8年亏损超500亿元相反的是,作为顺风车行业的一员,嘀嗒出行在2020年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公司的营收、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1亿和1.5亿元。此前的2017-2019年,嘀嗒出行总营收分别为4894万元、1.2亿元、5.8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9702万、-10.7亿、1.7亿元。
尽管已经盈利,但招股说明书显示,嘀嗒出行的盈利来自于“用户奖励”费用的减少。数据显示,“用户奖励”费用从2018年的9.398亿元降至2019年的1.054亿元。同时,今年9月,嘀嗒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注册用户规模相比一年前涨了5000万,达到1.8亿,注册车主规模也从1500万增长至1900万。注册出租车司机超过190万,认证司机超过80万。
那么,曾经靠烧钱换来用户的嘀嗒出行,是否已经足够强大,不需要靠烧钱来“做多”用户?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注册车主的增多,并不意味着每位车主都一直在为嘀嗒出行服务。在某论坛上,金融投资报记者看到,有嘀嗒出行的车主详细计算了跑一次顺风车的成本。最后发现,以10公里路程计算,接一个人的成本达49元。如果接两个人,成本大约少15-20元。因此,在该贴子下,很多车主都表示,如果接送合起来绕路超过5公里,就不接这一单。因为绕来绕去真的不划算,宁愿空车回家。也就是说,在1.8亿用户规模的背景下,嘀嗒出行的盈利并不是靠业务自身的循环而来的,而是靠主动减少费用。
那么,减少了多少费用?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9.398亿元减少到了2019年的1.054亿元,减少率达到88%。在此背景下,有人认为,如果嘀嗒出行还不赚钱,那么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就真的再没有好故事可讲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嘀嗒出行所谓的新增注册用户一年增加5000万,里面有多少僵尸用户也有待考量。
一位信息通信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APP其实都在花钱‘买’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买”用户,并不是平台靠补贴优惠来吸引用户,而是将“用户注册”这一业务外包出去,由一些公司负责在“用户注册”上注水。以某大型企业的App为例,其新增用户数不达标,那么就委托信息服务公司,由其招聘人员下载注册。而这些人每下载一个APP,进行用户注册,就可获得2-3元的不等佣金。
当然,嘀嗒出行的这1.8亿用户是怎样来的不得而知,有没有这样的操作,嘀嗒出行只有自己知道。
出租车业务上依然亏损
再来看看嘀嗒出行的平台费率。
数据显示,目前嘀嗒顺风车的抽成费率为8.3%,不同地区略有差别。相比滴滴网约车平台20%-30%的抽成,嘀嗒出行的费用率虽然较低,但其主营的是顺风车。相关数据显示,顺风车抽成比重普遍在10%以下。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嘀嗒出行平台的费用率已经不低。未来,嘀嗒出行依靠提升服务费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径可能已经见顶。此外,2018年起,嘀嗒出行也向出租车领域进军。但截止目前,嘀嗒出行在出租车业务上依然亏损。
数据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的出租车全年服务费率为4.9%。这意味着作为服务平台,嘀嗒出行靠收服务费支撑了这一业务的运营。而2019年我国出租车客运量总规模为347.89亿人次,说明出租车依然是大家出行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想在出行上有进一步发展的嘀嗒出行,势必会进军这一行业。因此,顺风车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否足以覆盖其他业务的亏损也值得关注。
企查查显示,目前嘀嗒出行已进行过4轮融资。最近一轮是在2017年3月,金额未知。
可以看到,在滴滴顺风车出事后,主营顺风车的嘀嗒出行也受到波及,进而未在近两年来受到资本的光顾。因此,也有投资界人士认为,作为互联网企业,资金压力已经显现,在此背景下,只有上市融资才是嘀嗒出行的资金出路。当然,与滴滴一样,嘀嗒出行也面临着行业监管。
对此,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嘀嗒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其中安全、隐私都是目前顺风车行业比较敏感的话题。对于这一情况,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进而影响嘀嗒出行的业务。同时,就嘀嗒出行而言,虽然是服务平台,不需要资质,但与滴滴一样,一旦出事,社会影响也极为重大。
目前,由于嘀嗒出行没有运营车辆进行资质审核,但其顺风车平台累计接受的处罚却不少。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平台累计获77宗行政罚款,每宗罚款金额由人民币5000元至人民币30000元不等,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共人民币270万元。
财经资讯
- 钢铁沙皇逝世 百亿A股变更实控人
- 8家私募年内自购4.57亿元
- 谢治宇、朱少醒最新调仓动向来了
- 广汇汽车退市 让人情何以堪
- 转融券暂停实施一周 融券余额已不足300亿元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道指跌超1%
- 多家上市房企高管增持股票提振信心
- 上市公司打响1元面值保卫战
- 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增持五大宽基ETF
- 最高从亏0.38元/股到赚0.44元/股 3只潜力股已获大
- 纳指大跌超500点 道指却创历史新高
- 上市公司掀起沙特热官宣合作 沙特概念股也是基
- 两大量化私募巨头重磅发声 DMA持股市值大降200
- 重磅曝光 国家队果然出手!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创历
- 硅片龙头大消息 20亿美元重磅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