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金怎么投?一文看懂四大类产品的机会与
每经记者:曾子建 每经编辑:赵云
2022年,你的基金是赚是亏?岁末年初,正好审视自己的投资。
如果获利较多,完全可以考虑落袋为安;如果组合是健康的,短时间的浮亏也可以继续坚持。
那么,2023年基金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本文从四大类基础产品的底层资产分析起,为广大基民提供一份参考。
股票类基金:2023年看好修复主线
截至2022年12月12日,上证指数年内下跌超12%,创业板指数下跌近28%,成长消费风格领跌。就A股市场而言已处于筑底阶段,2023年中国资产有望逐步转向复苏。
市场回顾:2022年整体表现不佳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多种外生因素冲击,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各类金融产品业绩遭遇挑战。
从股票类产品整体表现看,公募产品2022年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而且业绩分化非常明显: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0.52%,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3.98%。
表现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年内收益33%,表现最好的混合型产品,年内收益可以高达57%。但同时,表现差的产品可以亏损48%。由此可以看出,2022年公募产品赚钱的难度非常大。
展望2023年:权益市场下跌空间有限
对于2023年的股票市场,中信证券观点认为,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已经越来越紧密,维护二级市场的繁荣,是产业升级和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这为二级市场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预期;同时积极的风险管理工具布局政策环境利于市场企稳和长期投资信心提振。因此,预计2023年权益市场下跌空间有限,下方支撑力强,而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市场向上弹性会较大,市场等待业绩预期的催化作用。
东莞证券则认为,市场对美联储预期普遍为加息终点虽未到,但存在节奏放缓的概率。国内处于货币条件宽松、信用条件偏紧的环境,且当前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均处于较低位置,具备一定安全边际。消费端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发布,增强了市场对消费复苏的信心,社零增速有望在低基数下出现改善。投资端看,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旧动能托底,新动能发力,长期看在“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新兴产业值得长期关注,有望支撑国内经济持续向好。
投资建议:关注复苏主线
股票类产品有一个规律:上一年表现最好的一类产品,次年很难有好的表现,这也类似于公募基金经理的“冠军魔咒”。
比如,白酒、医药板块2021年开始走下坡路,2022年才见底。而2021年的新能源,2022年也表现低迷。冠军基金经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蝉联,从刘格菘,到赵诣,到崔宸龙等,几乎都是如此。
而2022年股票型产品能够做到领先的,主要依靠的是煤炭、地产这两大板块的重仓布局。比如股票型基金的冠军,英大国企改革就是在前两个季度重仓持有煤炭股,奠定了全年的业绩。而在第三季度,又明显增加了对低位消费股的仓位,因此资金依然维持较高的收益。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领先者,是万家基金的黄海管理的几只产品,类似的,黄海在上半年重仓煤炭和地产股,并且早早确立了冠军的地位。而到下半年,采取主动高低切换,适当降低了高位的煤炭股的仓位,小幅加仓了消费股的配置。
看得出来,优秀的基金经理,在2022年下半年,都在加仓消费股。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基于对“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的判断。2023年,公募基金的“冠军魔咒”能否被打破,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悬念。
至于股票型产品的投资机会,东莞证券认为,A股市场而言,已处于筑底阶段,有望逐步转向复苏。随着筑底的反复,建议采用定投思维左侧分批捕捉赔率机会。当前股的性价比高于债,风险偏好积极的可以适当增配权益配置比例。从长期看,粮食、能源及稀缺资源仍或将是博弈要素。中期看,围绕复苏主线,大消费复苏、以科技为代表的新动能、以房地产为代表旧动能,均有望成为2023年主线。展望未来,围绕创新立足发展,核心依旧是寻找在技术、管理及供应链等具备创新构筑的市场议价能力。
东莞证券指出,公募基金重仓股与陆股通持仓市值在前十名的行业配置中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如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医药、银行、电子、基础化工、计算机。基金经理普遍对经济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对板块投舆情评分中,医药、大消费分别在第二、第三季度出现大幅反转。
固收类基金:固收并非稳赚不赔,2023年买什么?
2022年对于固收类产品来说是难过的一年,因为即便是“固收”,也并非稳赚不赔。尤其是11月以来出现的债市大调整,让固收类产品的投资者感觉无所适从,上了一堂风险教育的大课。2023年又该投什么?
市场回顾:中长期纯债基金遭遇较大回撤
2022年11月以来,债市快速调整,债基普遍出现较大回撤,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下跌了1%。但任何一类资产,都不会持续的调整或持续的走强。伴随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市性价比逐渐显现,还是会吸引资金入场,虽然不会直接带动债市走强,但至少会减缓调整的斜率,如果配置的债券的票息收入逐渐覆盖资本利得亏损,则产品净值就会止跌。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孟祥娟等人在2022年12月14日发布的名为《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六个大回撤时段对比》的研报中指出,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在历史上六次大幅回撤阶段,均是1年以内的债券指数跑赢中长久期债券指数,短久期纯债型基金指数跑赢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在债市调整的剧烈阶段,短久期仍是首选。
从历史上的数据看,回撤幅度最大的是2011年5-9月,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下跌3.9%,结构上,信用债调整幅度大于利率债,当时产品久期较长,平均为4.85年。
回撤幅度排第二的是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下跌3.3%,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都出现了这六段时间中最大幅度的上行,调整持续的时间也是最长的,调整的斜率反而是最缓的。但是净值下跌幅度低于2011年的原因是当时产品整体久期低于2011年时期,平均久期为3.61年。
自2022年11月以来的本轮债市调整,回撤幅度与2012年7-9月相当,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下跌1%。从时间上看,自10月31日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高点至12月12日,调整已经持续了超过30个工作日,而2012年7-9月调整了47个工作日。考虑到本次调整的斜率较为陡峭,类比2016年当时的调整持续了42个工作日。所以,在接下来的10个工作日,可能债市会迎来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低点。
申银万国指出,伴随债券收益率上行,债市性价比逐渐显现,并且吸引资金入场,虽然不会直接带动债市走强,但至少会减缓调整的斜率,如果配置的债券的票息收入逐渐覆盖资本利得亏损,则产品净值就会止跌。
投资建议:2023年关注三方面机会
对于2023年固收产品的投资机会,中信证券认为,2023年宏观经济将在更为积极的宽信用政策推动下经历短周期复苏,2023年固收看三方面的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信用债方面,建议布局高资质中久期和中高票面短久期的双轮驱动策略,关注稳增长动能下债市调整后的增配机会,尤其是央国企地产和低盈利产业国企的进场时机,但不宜采取信用下沉。
可转债方面,在权益市场逐步回暖的背景下,聚焦正股择券策略有望重新回归,关注经济景气拐点主题,如高端制造、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信创等成长制造领域方向,与全球滞胀格局下供给侧逻辑上的化工相关板块以及上游资源品。
最后,利率债方面,波折修复和稳信用的环境下,利率很难摆脱震荡行情。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在经济基本面短周期的复苏延续到明年上半年的过程中仍将持续,预计明年一季度DR007中枢将回归至1.9%~2.0%区间。收益率曲线方面,预计2023年资金利率将逐步收敛至政策利率附近,期限利差将均值回归;2023年下半年宽货币的环境下收益率曲线或再次陡峭化。
REITs:2023年关注保租房和物流仓储设施类产品
2022年对于公募REITs市场而言,无疑是迅猛发展的一年。自2020年4月基础设施REITs试点启动以来,截至2022年11月底,共批准基础设施REITs产品24只,已上市22只,募集资金超过750亿元,总市值约830亿元,整体较首发上涨约20%。
作为独立于股债之外的一个大类资产,REITs的规模远远小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甚至远远低于股票市场的某一个板块。但是,从2022年REITs市场的表现看,其吸引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每一批新产品的发售,都能吸引数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认购倍数。或许,这也是2022年这种相对较差的股市环境下的特殊情况。
那么,公募REITs登场一年半之后,2023年REITs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又有哪些风险需要小心?
市场回顾:REITs股性缺失,优势还是劣势?
前面提到,REITs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大类资产,是独立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那么,REITs的价格表现,与股市和债市又有怎样的关联关系?
中信证券的研究指出,通过对REITs市场及主要市场指数自2021年6月21日以来的市场价格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可以看出,REITs市场整体与股票、债券、汇率、黄金等主要市场投资品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相关。从测算结果看,REITs市场与债市成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和沪深300指数存在负相关。
换句话说,从上市至今,REITs产品表现出和比较强的债性。由于REITs资产回避风险的特征,其走势又和股市明显负相关,这和海外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区别。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REITs成熟市场的实践数据看,各国REITs指数与主要股票 总回报指数的走势均有极高的相似性。
所以,“股性缺失”是公募REITs的一大特色,而在今年股票市场表现较差,这一特征被一部分投资者视为优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募REITs市场推出时间较短,最初上市的底层资产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非常优质的资产,且均以一线核心城市为主。
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情况不会维持,未来绝大多数底层资产都将位于二三线城市,因此,2023年一旦REITs市场进一步扩容,对投资者而言,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对底层资产需要有更多的研究。
投资建议:关注保租房和物流仓储设施类产品
中信证券指出,分板块看,自各REITs产品首发至今,物流仓储、生态环保、产业园REITs回报率居前,分别为43.4%、41.1%、39.3%。交通设施REITs总收益率较低,仅3.9%。
对于2023年REITs的机会,中信证券最新观点认为,建议关注底层资产中的亮点,一个是保租房,一个是物流仓储设施。
保租房主要针对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有住房困难的新市民、新青年等,收入和户籍限制少,覆盖面广泛,租金更贴近市场化水平。
在已公布“十四五”住房规划的城市中,广州、深圳、上海规划新增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占新增住房供应的46%、45%和43%,占新增保障性住房供应的91%、74%和67%。在供地,运营和筹资政策方面,保租房领域的利好不断。到2022年,保租房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盈利模型,各大开发企业不仅力促存量租赁房纳保,也积极参与保租房开发建设。
长期而言,中信预测,仅在全国19个核心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求就达到近2000万套。这也就是说,到2030年时,预计仅核心城市保租房的年总租金就能超过4000亿元,保租房资本化价值可能突破10万亿元,保租房在这些核心城市的总投资金额约6万亿元。这将是一个从零起步,规模巨大的市场。
物流仓储设施方面,中信证券认为,根据统计数据,当前高标仓存量占总物流仓储设施比重仅约8%,行业仍有巨大的结构调整空间,未来高标仓将是租户的核心需求方向,占比料将持续提升。但将一般的物流仓储改造成高标仓并不容易。一方面,地块大小可能先天制约这种改造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标仓的建设开发所需投入并不低,且有一定的专业门槛。
具体来看,稳定的出租率支撑仓储物流经营表现稳健,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2022年三季度,中金普洛斯的平均出租率95.01%,环比提升0.45个百分点,平稳的出租率叠加底层资产在地域分布上的分散化,使得其营业收入受疫情扰动较小,较二季度实现环比微增;
截至9月30日,红土盐田港的出租率为99%,与二季度持平,接近满租的状态支撑其三
季度业绩保持稳健,营业收入与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实现约7.4%左右的增长。从2022年的表现看,中金普洛斯和红土盐田港的表现也是比较优秀的。
QDII:港股或将重回牛市?
2022年,QDII产品可以说是大宗商品的天下,广发道琼斯石油、华宝油气、诺安油气等产品,年内收益可以超过50%,甚至超过60%。但分化的另一边,投资美国、中国香港,还有越南市场的权益类产品,普遍表现惨淡。-25%的业绩,是这类QDII产品的标配。影响QDII产品业绩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海外市场遭遇的大幅调整,那么2023年海外市场能否重拾升势,给QDII产品重新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美股:2023或将重回升势
截至12月16日,美股方面,道琼斯指数累计跌幅9.41%,纳斯达克跌幅较大,累计下跌31.57%,这也是2008年股灾以来,纳斯达克指数遭遇的最大熊市。当然,在此之前,美股走出了长达13年的超级长牛行情,苹果、特斯拉等伟大科技公司,也在这十多年间迅猛成长。
中信证券指出,由于对欧美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实质性担忧,这可能倒逼货币紧缩放缓。2022年12月,美联储再次加息50个基点,预示着即将到来的2023年,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将放缓,甚至开启降息的可能性出现。一旦降息,那么风险资产的估值将明显提升。因此中信证券认为2023年美股将重拾升势。
具体来说,2023年一季度,衰退预期的交易或给美股带来下行压力,此后将进入二季度业绩下修的衰退周期的“上半场”,但随着负面预期充分反映,叠加流动性预期转暖,美股明年下半年在衰退周期的“下半场”有望重拾升势。
港股:或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再看中国香港股市,截至12月16日,恒生指数年内下跌16.87%,这也是2011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恒生指数年K线)
此外,截至12月16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26.83%,在10月末市场见底之后,展开了一波不错的反攻行情。
(恒生科技指数日K线)
中信证券认为,在当前至2023年一季度的衰退预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或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港股或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戴康判断,稳增长预期重新统一的信号明确,港股盈利底部已经形成。本轮港股下跌行情自2021年2月开启,截至当前,资讯科技、医疗保健等成长板块领跌,后续海外紧缩政策逐步退坡后,港股成长板块的弹性亦会更大。
对于2023年港股的走势,戴康认为,港股底部框架各项指标相较于A股处于“更吸引”的水平。港股对于“基本面修复+美债利率顶部”比A股更敏感且在更吸引的赔率条件下表现更大的弹性。因此,2022年四季度是买入港股的最佳时机。板块方面,戴康判断港股互联网、医药、地产弹性较大。
QDII产品方面,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主题QDII。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主要是由于此前超跌太多,但目前市场已发生反转,若从2023年来看,随着影响市场的因素逐步改善,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结构性行情,届时互联网主题QDII的收益有望收正,但也还需要时间积累。
每日经济新闻
财经资讯
- 钢铁沙皇逝世 百亿A股变更实控人
- 8家私募年内自购4.57亿元
- 谢治宇、朱少醒最新调仓动向来了
- 广汇汽车退市 让人情何以堪
- 转融券暂停实施一周 融券余额已不足300亿元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道指跌超1%
- 多家上市房企高管增持股票提振信心
- 上市公司打响1元面值保卫战
- 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增持五大宽基ETF
- 最高从亏0.38元/股到赚0.44元/股 3只潜力股已获大
- 纳指大跌超500点 道指却创历史新高
- 上市公司掀起沙特热官宣合作 沙特概念股也是基
- 两大量化私募巨头重磅发声 DMA持股市值大降200
- 重磅曝光 国家队果然出手!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道指、标普500指数均创历
- 硅片龙头大消息 20亿美元重磅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