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民不愿放弃农业户口:变成城里人没人管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不懈努力,外地户籍的硕士生孔佟伟终于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成功获得了上海户口。他的经历如同历经磨砺,每一环节都小心翼翼,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深知这意味着他和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
这是一篇封面故事的报道,讲述的是孔佟伟的户籍故事,以及他与北京大妈江秀云在户籍改革背景下的不同命运。孔佟伟历经艰辛,通过积分落户制度终于获得上海户口,而江大妈却对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变革有所担忧。
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一项划时代的改革措施的实施,这将影响城乡差别、家庭命运以及国家发展的未来。在这一背景下,孔佟伟的户籍故事更具有代表性。
孔佟伟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都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他为之付出了八年青春和汗水。从初次办理居住证开始,他就为落户上海付出了诸多努力。上海的居住证件包括《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和《上海市居住证》两类,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居住证持有者可以享受更多公共服务待遇。孔佟伟庆幸自己早办居住证,这为他日后落户打下了基础。
尽管孔佟伟可以拥有上海社保账户并缴纳“四金”,但居住证毕竟不等于户口。他无法在上海登记结婚,孩子也无法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他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居转户”一步都不能错。
2009年,上海市印发的《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为孔佟伟等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提供了落户的机会。他通过积分落户制度终于获得了上海户口,这个过程虽然艰辛漫长,但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获得户口后,他和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孔佟伟个人的奋斗与坚持,也反映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户籍的期待与担忧。这项改革将牵涉到更多人的命运和生活,也将影响国家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