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002821)首个国内商业化长期大合同落地里程
主要观点
1. 国内首个商业化订单长期大合同落地,公司战略稳步推进
国内首个商业化订单长期大合同落地,对公司有着里程碑意义。
本次的大订单交易对方为国内某新药公司,合同金额不低于3.5亿,合同期限为5年。这是从去年战略性布局国内CDMO以来的第一个进入商业化的长期订单。除了里程碑意义以外,将对公司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第一,长期供货协议平均每年金额7000万,对收入和利润的稳定性进一步带来保障。总计3.5亿人民币以上的收入,按照凯莱英平均22%以上的净利润率计算,5年将为公司带来7000万以上净利润,每年约1400万的利润,虽然占比公司整体业绩不高,但依然有利于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第二,彰显综合竞争优势,对国内业务拓展产生积极影响。我们推测交易对方为国内明星创新药企业,该企业在药品商业化阶段将订单交由凯莱英生产,体现了凯莱英自身的技术优势、背后的管理效率、以及客户维护能力。有这第一个商业化订单的珠玉在前,将提升凯莱英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的品牌和口碑,为后续国内业务的拓展和爆发产生积极影响,凯莱英有望承接更多高附加值项目。
第三,国内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受汇兑波动的影响将逐步降低。公司去年一定程度上受汇兑影响,未来随着国内业务占比的不断提升,公司受汇兑波动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国内业务对公司来说均为增量,国内市场跨越式发展将为公司未来高速增长带来重要保障。我们此前一直强调的CDMO行业有季节波动性,拉长至全年看,凯莱英无论从收入端还是利润端均高速增长,2017年收入端接近30%的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三年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国内业务带来巨大增量),复合业绩增速有望维持30%-35%,2018 PE不到30X,强烈推荐。
2.展望2018,国际大客户逐渐稳定,国内MAH 合作不断推进,广阔市场待开发
公司重视MAH制度带来的国内业务机会,国内的布局包括大分子、小分子、CRO、CMO服务,囊括了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现有业务布局从中间体,API,到制剂服务到药品审查,到BE,临床CRO&SMO,分析检测服务,申报服务等均有涉及,可为国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016年6月6日,药品上市许可人(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试点方案在我国最终落地,意义在于分离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进一步促使我国制药工业向研发和生产分离的模式发展,“研-产-销”三大板块的行业细分分工更加明确,将直接利好国内CMO企业。凯莱英十分重视国内MAH制度,利用质量优势,进一步拓展国内药品生产业务。公司已与 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司设立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布局国内创新药MAH业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BE 和I-IV 期临床研究等业务,为国内药企提供从临床前研究直至药品上市商业化生产、申报文件及现场核查等一站式服务。随着MAH制度和公司战略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国内企业与凯莱英合作,国内市场订单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公司2017年虽有季节波动,但全年交出满意答卷。详见我们前期业绩快报点评。展望2018,公司业绩后劲十足,除自身与国外大客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信任度和默契之外,2017年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积累了许多国内的订单,为后续成长源源不断的提供动力,本次国内商业化长期订单签订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创新药风起云涌,作为创新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CDMO环节的龙头,凯莱英未来有望迎来数年持续高速发展。
结论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5亿元、4.72亿元、6.63亿元,增长分别为36.35%、37.05%、40.58%。EPS分别为1.52元、2.05元、2.88元,对应PE分别为40x,29x,21x。我们认为公司是技术推动型的国内CMO龙头企业,大客户已经逐步稳定,信任度逐渐提高,后续项目储备也已形成,受益于国内MAH制度的持续推进。未来几年公司有望随着商业化项目的增多业绩呈现高速增长,且股权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后劲十足。基于公司日常重大合同落地,我们认为公司业绩确定性更高,随着扩建产能的释放,未来三年收入增速有望超过30%,业绩复合增速有望达35%以上,2018年PE仅2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项目上市低于预期,客户变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