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资管:明明盈利数据无可挑剔 这个行业

股票学习 2025-03-28 10:36www.16816898.cn学习炒股票

银行股的迷雾:低市值背后的深层次担忧

聚焦当下,人们瞩目的焦点集中在了那些市净率屡创新低的银行股上。疫情期间的银行业财报数据看似亮眼,上市银行整体2020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达到了5.4%,这一成绩不仅远优于同期A股市场其他行业的表现,也在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之上。

股价表现却与这优异的财报数据背道而驰。从年初至今,甚至从2018年底至今,银行股的超额收益持续下滑,明显跑输大盘。这一现象并非A股独有,全球范围内,海外银行股的境遇同样如此。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银行股的估值持续低迷?

银行股的低迷表现,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担忧。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长期收窄的压力。资产增速的放缓、杠杆率的降低以及息差作为银行最主要收益来源的缩减,使得银行业的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受到质疑。但仅仅这些原因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银行股的低迷。

除了业绩因素之外,市场对银行业还有其他的担忧。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每股净资产存在疑虑,担心其被隐藏的不良资产侵蚀。这种担忧在市场经济前景不明朗的阶段被进一步放大,导致市场对银行股的不确定性折价。

更为严峻的是,一些分析师认为,国内银行指数的低估值可能已经隐含了一次危机的悲观预期在内。对比次贷危机前后的日本、欧洲和美国的银行股表现,可以发现国内银行股的市净率在历史低位徘徊,这可能预示着市场对于银行业的未来存在着更为深层次的担忧。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银行股的估值呢?仅仅从财报数据出发似乎并不足够。除了业绩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到经济预期得到改善这一重要前提。只有当经济前景明朗,投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得以恢复,银行股的估值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银行股的迷雾似乎还远未散去。在低估值的背后,隐藏着市场对于银行业未来的种种担忧。要想揭开这层面纱,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