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增持套路深 “黄金坑”还是“万人坑”

股票知识 2025-04-20 14:04www.16816898.cn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黄金坑还是万人坑:上市公司增持套路

过去的一周,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兜底式增持”热潮。这场增持狂潮背后,有的实控人确实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而有的则是为了利用员工的资金杠杆解决短期的股权质押危机。在这一波涨停效应下,不少投资者纷纷跟风买入,然而结果却是潮水退去,一些投资者不幸陷入困境。

实际上,这轮被视为重大利好的增持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众多套路。除了兜底式增持,还有被迫式增持、抄底式增持、忽悠式增持、对冲式增持等等。对于投资者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踏入大股东挖好的“万人坑”,而非预期的“黄金坑”。

1.兜底式增持:在这一轮增持潮中,很多实控人或董事长都发出了“兜底式增持”的倡议。对于员工而言,如果实控人或董事长能够信守承诺,响应号召无疑是一门包赚不亏的买卖。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跟风买入前一定要谨慎考虑。因为很多发出倡议的实控人或董事长存在股权质押风险,他们的倡议更多是基于应对短期平仓风险的考虑,而非公司的投资价值。

2.被迫式增持:在面临平仓风险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被迫发出增持计划。这种被迫式增持可能是为了化解风险,或者是为了在股权争夺战中力保控股权不丢失。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投资者在跟风买入时都应谨慎考虑,以免陷入风险。

3.抄底式增持:随着股价下跌,很多时候会“跌出价值”,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往往更加清楚。抄底式增持往往能带来股价的上涨,但投资者在参与时也要明辨背后的增持动机,区分“真价值”和“伪价值”。

4.忽悠式增持:这种增持方式最遭投资者唾弃。一些上市公司在增持过程中存在忽悠投资者的行为,如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等。投资者在参与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被忽悠。

在参与上市公司增持过程中,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明辨是非,谨慎投资。不要被表面的利好所迷惑,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动机和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投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2015年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中,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董监高们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那时,许多公司高层选择积极增持股份,展现出坚定的信心。在这场增持潮中,也出现了诸多复杂的情况。

一些公司的大股东和董监高们采取了大手笔的暴力增持,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也有部分公司的增持行动更像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增持数量令人大跌眼镜。据报道,甚至有的公司董事只增持了区区1手,金额仅958元,这样的增持行动无疑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在此期间,许多上市公司发布的增持公告存在要素不全的问题。一些大股东的增持计划只有上限设定,没有下限承诺,导致实际完成比例极低,甚至不足公司总股本的0.1%。还有许多增持计划缺乏明确的时间区间,使得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增持行动变得模糊不定,让投资者感到困惑和失望。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6年2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增持股份公告格式指引。上交所强调,增持公告应遵循合规性、审慎性、风险充分揭示和持续披露的原则。这一指引的制定,旨在规范上市公司在增持股份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行为,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除了常规的增持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对冲式增持”值得我们关注。对冲式增持通常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市场非理性下跌等情况下出现。例如,当上市公司遭遇公关危机或市场波动时,大股东和董监高可能会选择大手笔增持以稳定股价、对冲利空。

在A股市场的历史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对冲式增持案例。如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在面对时的坚决增持,岛事件后公司总裁办的积极增持等等。这些案例表明,当股价因各种冲击而暴跌时,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对冲式增持能够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无论是常规增持还是对冲式增持,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的重要策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市场的信心,维护股市的稳定。

上一篇:基金519005历史净值(基金001218净值)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98.cn 168股票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