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引发停牌潮或成新泡沫
二级市场停牌潮来袭。自“6·15”股灾引发千股停牌后,截至本月16日,又有近469家公司高挂“免战牌”,其停牌的原因大多和资本运作有关,停牌股票中有287家公司“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占了停牌数字的三分之二,180多家也多在酝酿非公开发行股票。本刊采访的专业人士表示,和“6·15”股灾引发的大停牌一样,其中不乏有上市公司把资本运作当成“挡箭牌”,这里就包括股权质押触及红线的公司。即使是真正的资产重组,以场内的方式进行,同样会加剧市场的‘投机风’、‘炒概念风’,这或许会催生出新的泡沫。
市场掀起资产重组潮
9月11日,沪深两市有约320家上市公司停牌,但仅过了三个交易日即9月16日,这一数字便增加到469家。其中287家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连续停牌。9月16日当天,沪深两市停牌上市公司新增5家。其中,博瑞传播、银江股份和雅本化学三家“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阳晨B股和城投控股则因为“重要事项未公告”。
其中,博瑞传播公告中仅披露,“筹划重大事项可能会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未涉及具体标的。比较而言,银江股份则具体得多,其公告“向两家从事医疗软件行业的标的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记者了解到,银江股份属于智慧城市概念,公司正积极发展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及智慧城市等业务,新的并购计划或对其智慧医疗产业链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公告重要事项的阳晨B股和城投控股,其实因同一件事而停牌,即两家公司分别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城投控股换股吸收合并阳晨B股及分立上市的事项。
虽然这5家公司所反映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沪深两市停牌中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逃不脱“资产重组”四个字。
9月16日当天,有11只股票复牌,这些股票停牌时间从1天到1年不等。除先河环保临时停牌外,其余公司全部因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或审核通过或终止而复牌。有“起哄停牌”嫌疑达1年的皖江物流,以资产重组预案获上交所审核回复而复牌。截至本周五,皖江物流连续三天一字板涨停。与它同日复牌的公司则没有那么幸运,大多数补跌甚至跌停,如航天电子就是连续三天一字板跌停。
资产重组或别有用心
对于上市公司偏爱“资产重组”连续停牌的现象,不少观点认为,这是对未来的市场不确定,为躲避6月以来的股灾风险而进行的常规操作,但这也是上市公司逃避责任的一种表现。申万宏源集团学术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房四海向记者直言,这是上市公司把它(资产重组)当做了“挡箭牌”。“当前的股市焦点不在证监会、也不在股民,在于杠杆过高和上市公司的责任感。”
他认为,中国股市的杠杆率在全世界都排在前面,现在证监会“去杠杆”,清理不规范的融资融券、场外配资是正确的。“,上市公司应该以身作则,不逃避,让市场对公司的股票更有信心。不能靠停牌暂避风险,越这样越会失去信任,公司总要复牌吧?停牌对上市公司、散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有杀伤力,弊端很大。”
除避险停牌以外,监管部门最近两年简化、取消审批手续,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改革措施,也加强了上市公司对资产重组的兴趣。但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表示,“这很可能会好心办错事”。
在她看来,真正意义上的重组一般都是在场外市场(柜台交易市场)进行。“而股票市场的重组却多集中在场内(证券交易所市场)进行。从国内资本市场的历史来看,上市公司有炒作重组概念推高股价的‘传统’。这会固化市场上的‘投机风’、‘概念炒作’,很少有投资者去注重(公司的)实质性发展,这会固化资本市场扭曲的现状。”
在以“资产重组”为由停牌的上市公司中,有多少在进行实质性重组,又有多少别有用心?房四海估计,可能有80%的公司在“讲故事”,实质性重组的不超过20%。他指出,财务重组的公司一般是在“讲故事”,与主营业务挂钩、对其产业具有补充或扩大延伸的重组更接近“实质性重组”。
左小蕾自称没有对此专门做过研究,但她的感受也很悲观,因为利用重组概念炒一把的现象比比皆是。她曾与一只借壳概念股近距离接触,发现那真的仅仅是“概念”。她觉得那是没有道德底线地获取财富的行为,是高度文明的金融市场上的一大羞耻。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以“资产重组”为理由停牌的公司,停牌前的股价已经接近股权质押平仓的预警线。如凯迪电力。(股权质押的关注文章见本期第14页文章)
新泡沫或正在形成
当下,上市公司在用“资产重组”包装自己、股民也热衷于押宝资产重组概念股时,逐利不免成了市场各方的最高追求。“金融市场需要的是文明、有序、理性,“我们从认知上绝不能给它(不择手段逐利的行为)道德上的宽容。”左小蕾说。
左小蕾预计,监管层面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滥用“资产重组”事项,甚至继续推出降低企业上市门槛的改革,极有可能促成下一个泡沫的到来,“重现2000年纳斯达克网络泡沫的一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说“当年,纳斯达克只要涉及互联网概念,一个初创公司没几个月就被运作上市了,纳斯达克几乎是一夜之间膨胀到6000多家上市公司,市盈率炒到300倍的天价。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公司财务造假、高管套现等丑闻,网络泡沫很快就从天上跌到地下。对比现在的国内股市,你会发现,我们的新三板和创业板在股灾以前,平均市盈率都直追当年的纳斯达克水平,个别公司的市盈率更是创了天价。”
左小蕾担心,如果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打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旗号,放低上市门槛,那么靠概念包装上市的新泡沫就一定会出现,而且会很快。
期待监管体系变局
目前,监管层正在进行“去杠杆”操作,对资产重组持积极鼓励的立场。今年4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适用意见部分规定修改内容指出,募集配套资金的比例从不超过交易总金额的25%扩大到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即不超过100%的一并由并购后重组委进行审核,超过100%的由发审委进行审核。这为上市公司报审募集配套资金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
左小蕾认为,证监会鼓励资产重组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实现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但到了上市公司那里则变成了炒作股价的概念,完全背离了改革的目的。“改革如果没有促进上市公司做好,那么也就不可能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要从停牌、重组概念这件事情出发,反思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的改革发展是资本市场真正需要的,怎样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绝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
左小蕾希望看到的是加强“制度约束”,“应该鼓励场外的重组兼并,不要鼓励场内重组兼并交易。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所有新的东西都要列入负面清单,就是有批准才能做,没有批准一概不能做”。
房四海也表示这需要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而据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专家向记者透露“监管层内部正在讨论要不要改革现有监管体系的问题。”这可能并不是因为要给“资产重组”等概念性炒作降温,但篱笆扎紧自然会少一些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