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车”逼近 两市场差异考验券商应变力
只有顺利完成全天候测试的券商才能申请参与全网测试,全网测试通过后才能成为沪港通首批会员。,券商还要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具体包括制度、技术系统、清算准备、投资者教育、员工准备等筹备工作。
沪港通渐行渐近,如何克服在交易中的“水土不服”问题,成为各券商及普通投资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业内人士称,沪港通从提出到推出,时间相对紧迫,内地券商不仅要做好系统测试,还要做好员工内部培训及加强投资者教育,以深入了解香港市场交易规则。
60家券商递交申请
“大部分券商已于8月11日开始进入沪港通测试阶段,机构、股民也全面进入备战状态。”深圳一家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称,全网测试作为业务启动前的关键一步,测试通关将意味着沪港通技术层面基本准备就绪。
“沪港通10月份推出问题不大。”云南一位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称,内地及香港监管部门今年4月刊发的联合公告表示,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准备时间需要6个月。也就是说,今年10月份将会正式推行沪港通。
据悉,在沪港通的港股通环节测试中,按照上交所的计划,8月11日至9月底为全天候测试开放时间。测试内容为港股通业务的全部流程,并将分为三大部分,全天候测试、接入测试和全网测试。
“只有顺利完成全天候测试的券商才能申请参与全网测试,全网测试通过后才能成为沪港通首批会员。”银泰证券人士称,目前已有约60家券商递交了全网测试申请。
深圳一家有央企背景的券商技术部人员表示,“这种新业务的全网测试一般都会测试好几轮,解决所有问题后才会上线”。
据了解,8月30日至31日为港股通的全市场功能测试,主要测试内容为港股通的交易申报、成交返回、行情、过户等及相应的登记结算业务。9月13日,上交所将另行组织港股通的全市场性能及切换测试,主要测试检验港股通技术系统的压力、容量及稳定性。
“券商除了参与全网测试外,还要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制度、技术系统、清算准备、投资者教育、员工准备等筹备情况。”银泰证券经纪业务负责人李凌表示。
“目前前来咨询沪港通业务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但由于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之间有诸多差异,所以我们正在努力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红塔证券有关人士表示,当前已开始为内部员工及核心客户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市场规则的普及,还筛选出了符合开通沪港通条件的客户名单。
而香港券商对沪港通的响应也比较积极。据兴业证券最新研究报告称,从港交所反馈信息看,目前约有110家券商对参与沪港通表达兴趣并递交了登记表格,这110家机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1%。
两地规则差异存风险
不过,由于两地交易规则存在诸多差异,如果投资者前期不了解沪港两地市场的交易规则,将存在投资风险隐患。
李凌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易时间不一致,在股价走高过程中,港股投资者在买入的同一天即可卖出而锁定盈利,而A股投资者则需要承担至少一天的风险。
业内人士称,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市场是双向市场,有很多做空产品。,香港市场产业容量未来前景不如沪市,前者承接国际与内地桥梁的作用在减弱。,港股的投资理念和习惯与内地有差异,市场对公司的判断和操作逻辑也存在较大差别,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风险。
,还有汇率风险问题。“客户除了考虑股价涨跌的风险外还要考虑汇率风险。”李凌表示,虽然港股通在操作上跟买卖A股一样,以人民币交易,中间换汇环节也由上交所代替,投资者不需自行换汇。但如果汇率骤降,即便客户以高于买入价的价格卖出股票,也可能会亏钱。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不少投资者对港股相对陌生,需要时间去了解和适应。”深圳一家券商高管称,如果投资者用炒A股的思维去炒港股,那很危险。,该券商下一步工作是为一些客户进行内部培训,并继续等待相关细则的出台。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沪港两地交易规则本来就存在差异,无论是投资者或是机构都应遵循沪港两地的交易规则进行买卖,而不是寄希望于改变两地的游戏规则。
券商应变力受考验
对于沪港通,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其实两地市场的差异非常多,沪港通不是简单‘一通了事’,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慢慢解决问题”。
而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称,沪港通方案本身就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风险因素,两地监管以风险可控为前提进行落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带来的冲击,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来实现最大市场化收益。,虽然沪港通带来的风险较为可控,内地券商依旧需要全盘考虑、周密安排,加强合规管理、严密风控,做到风险可测、可承受和可控。
事实上,除两地交易规则存在诸多不同外,两地投资者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散户化,而港股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称,截至2014年3月末,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约10%,而港股机构者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
“沪港通作为内地证券市场国际化标志性事件,带来了A股H股折价溢价间的投资机会,对投资者和券商的影响不言而喻。”宋清辉称,对单个投资者而言,可以尽情利用A股H股价差机会,这种差异存在不少套利空间。相较而言,这对券商的影响最大,券商早已在提前布局A股H股差异投资机会。
“在试点初期,沪港通在市场联接、额度、投资标的等方面均设有限制,未来这些限制有望逐步取消。” 兴业证券在最近研究报告中预计,一旦成功运行后,沪港通可容纳更多标的证券,额度可扩大,而沪港通的模式还可以复制推广至其他市场,诸如推出深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