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还记得创业初心吗?
这两天,滴滴涨价的消息成为舆论焦点。据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平台已确认于上周上调北京地区顺风车业务收费标准。从原来的起步价3公里内10元,之后每公里1.3元,调整至3公里内12元,之后每公里1.5元,几乎与出租车费用相当。而这已经是滴滴顺风车第二次上调价格。在该业务上线之初,滴滴平台的收费标准为3公里起步10元,之后每公里1元。
此前,滴滴专车及快车都大幅降低了优惠力度,造成间接涨价的事实。有观点认为,滴滴旗下产品的“普涨”,与其合并优步之后所形成的垄断地位大有关系,坐稳行业第一的滴滴迫于资本的压力,不能再不顾成本地占领市场,必然要开始自己的盈利计划。有数据指目前滴滴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对于滴滴优步合并是否涉嫌垄断,商务部已表示正在依法对该案进行调查,此事最终还需由法律裁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在盈利上的追求,正远离共享经济的本质,已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
共享经济的理念催生了互联网打车行业。由于出租车的传统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动态变化中的打车需求,“打车难”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供求信息强大的匹配能力,社会闲置资源被调动起来加入打车市场,专车应运而生。,社会车辆无门槛地进入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并对出租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最终,交通运输部于7月底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专车收编。尽管网约车新政内容中不乏对共享经济的高度认可,但不得不说的是,变身网约车的专车实际上已是出租车的一种,共享的理念已有很大淡化。
在专车被收编后,撮合顺路同行的车主和乘客,更符合共享经济的顺风车成为出行市场的新宠。对于专车与顺风车的差异,滴滴也心知肚明,对两者采取了不同计价方式专车为公里费用行车时间费用的计价方式,顺风车为起步价 里程分摊费。,滴滴对顺风车的一再提价,使之接近于打的价格,再度让顺风车成为伪概念。
有观点认为,滴滴之所以插手顺风车,是因为顺风车的拼车订单量和用户量或许已经成为滴滴业务内的顶梁柱,提价可直接带来真金白银,改善盈利状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滴滴的全面提价疑似有意为之,主动放弃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合并不构成垄断。
不管是哪种情况,滴滴的提价已损害其作为第三方平台应有的公正形象,并且产生不利影响。,受多次涨价影响,滴滴的用户粘性在逐渐降低。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滴滴6月的用户渗透率开始下降,7月更是显现大幅下滑的趋势,跌幅近10%。,滴滴对共享理念的放弃或给其他平台以机会。据易观智库今年4月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互联网拼车APP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上,排名前三的是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
共享理念曾滋养了互联网打车行业,眼下也很难说,互联网打车行业已找到了新模式、不再需要共享经济。,滴滴虽然可以在经营模式上改弦易辙,但这种背弃到底是利是弊、会否伤及立身之本,却是值得注意的。号称要通过“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的滴滴,在逐利心切之时,该想想自己的创业初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