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频谱控制权争夺战:创始人12年后回归谋变革
周林频谱仪的生产商——北京周林频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周林频谱”)正悄然陷入到一场控制权争夺战中,而其结果则已逐渐明朗。
周林频谱董事长周林3月1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在美国治病的12年间,其一手创立的企业逐渐被外人把持,周林家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而随着自己身体的康复,他开始回国组织力量对公司进行整顿。目前,公司的管理、财务、销售等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周林还与自己曾经的全国总代理公开决裂,并终止了代理合同,双方已对簿公堂。
“我们收回了对高端产品的销售代理权,正对我们的营销体系进行改革。”周林频谱总裁陆培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预计今年器材业务的销售收入达到9500万元。”
夺回公司控制权
曾经风靡全国的周林频谱仪,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而其中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
周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在2001年重病,赴美国进行治疗,此后又受到并发症的折磨,前后在美国治疗了12年。在此期间,自己疏于对公司的管理,重大事宜也交由他的妻子处理,而妻子又长期在美国照顾自己,致使公司逐渐失控。
2006年,周林频谱与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骏丰频谱”)签订《总代理协议书》,由后者作为周林频谱保健治疗屋系列产品的销售总代理。周林本人由于在患病期间,未能深入了解此次签约。
“这份协议上‘周林’的名字都是他的妻子代签的。”周林频谱的代理律师陈若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他认为,周林频谱当时的法务负责人未能在合约中很好地维护公司利益,致使签订的协议对周林频谱十分不利。
“在协议中,竟然连对代理方不得仿制产品和竞争的限制性条款都没有。”陈若剑说。
周林频谱副总裁崔永南介绍,此后周林之子周钒在2008年离开了一直供职的美国医药企业,回到周林频谱锻炼,先后担任总经理与董事长,并聘请有留学和外企背景的管理人士,试图用外企经验对公司改革。
但此时周林频谱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周林的其他亲属及当年的创业伙伴控制了公司的财务、各全国分公司及核心营销队伍。周钒及其新请来的管理人员被架空,控制不了公司的管理,其新理念也无法执行。周林由于处于病中,未能给予周钒足够的支持。最终,周钒面对自己的长辈,选择于2010年退到幕后。
据周林方称,一直以来,周林都是公司大股东,其他股东也是公司内部人士。但具体股权比例,他们没有透露。
2011年,周林在病重的情况下,请来刚从上海医药集团退休的高管陆培康等人管理公司。
“刚到公司的时候,公司销售不成体系,连财务预算都没有。”陆培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也是被架空的。”他表示,当时能感受到这其中既有外部渗透进来的力量,也有企业内部的力量。
2012年,周林健康状况恢复,了解到公司的真实情况后,授权陆培康对周林频谱进行整顿。
2013年,陆培康突击对周林频谱的董事会和总裁办进行重组,一天内收回办公及财务公章、完成人员更换,重新掌握了周林频谱的控制权。
恰逢此时,骏丰频谱提出对《总代理协议》签订《补充协议》,要求降低年采购额。陆培康拒绝签订协议,并于2013年9月终止了与骏丰频谱的代理协议,正式与骏丰频谱决裂。
追回失去的12年
周林频谱提供资料显示,其与骏丰频谱签订的代理协议规定,如果未能完成销售任务的80%,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总代理权。而骏丰频谱2012年仅完成协议约定金额的66.09%,2013年仅达到协议约定金额的41.74%。所以,周林频谱终止了骏丰频谱的销售总代理权。
“骏丰代理的是我们的高端产品,我们自己负责低端产品的销售。”陆培康说,“收回高端产品的代理权后,我们对营销组织进行了改革。”
他表示,低端产品原来是门店销售,年年亏损,2013年在全国引入药店、器材店等销售渠道,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左右。
陆培康预计,夺回高端产品业务后,周林频谱今年的器材业务销售收入可达9500万元,,周林频谱还有纺织产品业务,预计这三大业务今年总销售收入可达1.1亿元。
周林频谱副总裁崔永南介绍,周林频谱还在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所、意大利设计公司合作,从技术和外观上研发新的产品。
“周总在美国12年,周林频谱的新产品开发工作断层太久了。”陆培康说,“这个工作得抓紧赶上去。”
不过,对于周林频谱终止总代理协议的举动,骏丰频谱已在北京提起诉讼,要求周林频谱赔偿其经济损失7250万元。
而周林频谱在此后也向北京中院提起反诉,要求骏丰频谱赔偿两年未完成任务及不正当竞争给周林频谱带来的约1亿元损失。
陈若剑介绍,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之中,双方已向法院递交证据,初步定3月26日开庭。不过,由于周林频谱提出反诉,开庭时间可能会延迟。
截至发稿为止,骏丰频谱总裁陈险峰未能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采访请求。(编辑杨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