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跟跌不跟涨”实属错觉
今年以来A股有过两次快速杀跌,一次是沪指创下3587点阶段高点后的2月份,一次是反弹步伐逼近2800点后的10月份,两次沪指跌幅都在10%左右。表面的主要诱因都是来自以美股市场为首的外围股市大跌。
正是A股在这两次特殊时点的大跌,强化了市场对A股“跟跌不跟涨”的认知。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需要重新审视这两次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的单边上涨行情,使得投资者更加坚信漂亮50行情远未结束,核心资产仍是配置首选。但放在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2017年上涨近20倍的比特币在2017年末2018年初出现剧烈波动——基于一致性预期的风险初现端倪。
“在行情的拐点处总会有事件适时出现。”这一次触发拐点因素恰恰是美股暴跌。实际上,A股2月的下跌,是对内部风险因素的消化和调整,这些内部风险因素包括前期白马股的巨大涨幅、1月底时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频发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月份北上资金月度净流出,而2月初美股连续大跌,进一步催化了A股在1月底2月初出现的急速下跌。
再来看10月份情况。由于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后,美国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迅速攀升,10月9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256%,刷新7年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3.44%,为4年最高水平。这种情况下美股大幅下跌不足为奇。
但其下跌对国内A股冲击更多来自心理层面,是对预期不确定性的恐慌。“长达10年的美股牛市如果就此结束,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到来?”一中小投资者10月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对于10月份A股下跌,有分析称,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缩表,全球都步入流动性拐点,权益类风险资产本身就脆弱,而中国还叠加了去杠杆的影响,盈利增速周期趋于下行。,A股和港股在互联互通后关联性加强,避险情绪通过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以及港股的波动传导至A股,在这种环境下A股更容易受到海外市场负面冲击的影响。
事实上,11月以来美国也有多次暴跌,但A股并未“跟跌”。眼前就有例证,17日,沪指上涨0.16%,而14日道琼斯指数下跌2.02%。
中信证券研究也表明,“A股跟跌不跟涨”是一个错觉,历史上美股与隔夜A股日度收益率并没有明显相关性。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美股上涨超过1%、2%、3%分别有593次、160次、60次,A股跟随上涨的概率分别为59%、58%、55%,美股下跌超过1%、2%的次数分别为604次、190次,其中A股跟随下跌的概率分别为59%、65%,说明美股涨跌对A股并没有明显预测作用,只有美股出现-3%以上的暴跌(65次)时,A股大概率(78%)下跌,但平均跌幅也只有美股的0.57倍。
,作为全球股票市场的重要风向标,美股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股市场大概率已处下行周期,对A股会有多大影响?“从未来中期基本趋势来看,目前A股和美股最大的不同在于中美政策周期的逆转以及盈利增速周期的交替。”中信证券研究指出,美股2019年以后盈利增速预计会见顶回落。而反观中国,市场从3月份以来就一直在反映外围事件带来的负面冲击,从7月份政策对冲力度开始逐步加大。据测算,明年A股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大概率在2019年二季度见底,三季度回升。盈利的企稳最终将促使A股摆脱“跟跌不跟涨”的现象。
,对于A股市场,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一味地纠结于美股走势。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正处于第五轮牛熊周期底部的A股,在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支撑下,在基本面积极孕育希望,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预期提振下,未来机会远远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