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大涨?!2018年A股业绩大揭秘
最近几日,A股投资者犹如“吃瓜群众”,观看上市公司们上演年度“暴雷+下修+减值”大戏。虽然看到的是“一地鸡毛”,但或许背后深藏着“满地黄金”,所以还是得扒一扒A股的业绩究竟如何。截止2019-01-31,A股70%的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其中创业板已100%披露。
A股整体看,“阴霾笼罩”
根据统计,已出预告的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8%。单看这个数据实为惊恐,但事实上这部分公司只贡献全部A股约1/4的利润,所以乘以利润贡献度后,这部分对A股2018年利润增速的影响为-7.2~-2.2个百分点。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未出业绩预告的多为银行(50%)、非银(10%)和地产(5%),这部分盈利相对稳定;第二,从已出业绩预告的公司看,业绩表现较好的是建材、商贸和钢铁;业绩表现较差的是传媒、通信和电气设备,主要源于“商誉减值”。
表1:A股中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分布与业绩情况
截至2019-01-31
创业板业绩“腰斩”,重创来自“商誉减值”
第一,盈利向龙头聚拢,头部公司业绩较优。根据业绩预告,创业板2018年净利润增速为-57%~-35%,实为“腰斩”,而创业板指相对较优,2018年净利润增速为-26%~-13%。第二,创业板的亏损主要来自“商誉减值”。根据统计,创业板的亏损样本中,含“商誉+减值”的公司占比达到80%,而且亏损情况显著,主要分布于“净利润增速<-100%”区间。
截至2019-01-31
表2:创业板亏损多来自“商誉减值”
截至2019-01-31
“并购热潮”后的隐患,风险依存
创业板在2015年达到并购最高峰,新增商誉730亿元。外延并购的业绩承诺一般为3年,2015年外延并购影响2018年的商誉减值,2016年影响2019年,预计2019年的商誉减值仍存在一定压力。
截至2017年
为何上市公司扎堆“减值”?
事实上,“商誉减值”年年都有,但今年却扎堆减值,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内生性增速放缓。根据广发证券的预测,未发生过外延并购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净利润增速24.8%,已连续2个季度回落。第二,“减值”变“摊销”后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商誉从“减值”变为“摊销”,看似更加“健康”,但事实上,对于商誉较大的公司,如果实施了“摊销”政策,或会导致连年的亏损,而根据规定,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会面临退市的压力。所以对这部分公司而言,“一次性商誉减值”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根据统计,“业绩下修”样本中,约有40%的公司都存在“商誉减值”,但他们向下修正的利润占比高达98%。
商誉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A股上方,虽然“清洗”的过程是痛苦的,潮水退去,就能看清谁在真正裸泳,谁会击穿市场的信任底线。相信待业绩“大洗澡”过后,市场将迎真正迎来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