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三月:已从热炒回归理性
自7月22日首批科创板上市,至今已近三个月。从上市初期被爆炒,到最近两个月持续回落,科创板重归理性。
尽管近期科创板持续回落,但其相对于发行价依然有较高的涨幅。根据WIND统计,截至18日收盘,已上市的34家科创板公司较发行价平均涨幅102%。其中,心脉医疗、沃尔德、安集科技、南微医学等4家公司涨幅均超过2倍;传音控股、新光光电、容百科技较发行价涨幅最少,分别为23.2%、30.9%和34.8%。由此不难看出,科创板个股的两极分化相当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9日收盘,已有9只科创板股价较最高价跌幅超过50%,即股价已被腰斩,这些个股包括晶晨股份、微芯生物、柏楚电子、新光光电、西部超导、天准科技、福光股份、瀚川智能、安集科技。如果投资者在高位买入,可谓是损失惨重。如跌幅最大的晶晨股份8月8日上市,首日股价一度高达166元,随后连续调整,9月便成科创板首只腰斩股。此后,晶晨股份进一步走低,最新股价仅60.49元,较上市以来最高价的回撤幅度达63.56%。
值得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科创板个股调整之际,南微医学却是一枝独秀,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其股价较发行高出约2.1倍。
随着科创板投资趋于理性,其上市首日涨幅趋小。此前曾出现首日股价暴涨4倍的个股,如安集科技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涨幅高达400%,微芯生物涨幅高达366.5%。,近期挂牌几只科创板首日涨幅不足一倍,如晶丰明源首日较发行价涨幅84.1%,传音控股涨幅64.4%。
随着科创板的走弱,市场交投活跃度也开始降低。此前首批进入常态化交易阶段的科创板平均换手率逾三成,而目前科创板股票平均换手率已降至10.7%。
今年7月,上交所表示,将于科创板上市股票与存托凭证数量满30只后的第11个交易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10月11日上交所却称,为进一步优化指数编制发布工作,延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近期,科创板发行明显提速,似乎是为了尽早推出科创板50指数。根据时间安排,本周将有致远互联、昊海生科等14家科创板申购,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股扩容的担忧,A股也连续4个交易日出现调整。
对于科创板后市,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科创板最近三个月重归理性,部分个股跌幅巨大,未来科创板个股走势将继续分化,从中长期看,业绩和成长性较佳的个股仍有机会。
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撰文指出,科创板基于“高标准”的要求,不仅要体现在市场定位上,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更要体现在企业质地上。新股加速扩容曾导致主板欺诈发行、包装粉饰与财务造假等事件出现,但这些弊端不应在科创板重演;科创板加速扩容无形中也会对目前市场形成一定压力,或导致科创板估值中枢进一步下移,不利于科创板健康发展。
展望四季度,兴业证券认为科创板将出现三点趋势性变化一是年内上市50~80家公司,稀缺性降低,首日涨幅大概率继续下行;二是业绩为王,净资产收益率带来超额收益,其相对营业收入、利润增速影响更为显著;三是隐含风险溢价率与主板、创业板继续趋同,科创板与存量板块的同向联动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