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经济:工业农业服务都需集约式发展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实施统筹城乡方略的重要支撑点,支持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新一轮发展,特别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如何提升镇域经济水平,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镇域经济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集聚水平低。由于集聚规模小,缺少主导产业支撑,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二是产业布局分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多采用家庭小作坊生产,存在“小、散、低”的问题,建设规模过小,产业布局分散,镇域经济的建设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提高,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
镇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土地流转法的颁布,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不清楚。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对具体归属于哪一级所有的规定还不很明确。这种所有权归属模糊的状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第二,土地的使用权不明确。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开始分离,农民享有使用权而集体、国家享有所有权,所有权主体凌驾于使用权主体之上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大量随意征用农村土地、强制流转,无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严重地侵害了土地权利人的利益。
二是人才数量不足,人才作用发挥缺乏普及性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数是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在企业、商贸、信息、市场流通、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主三化”是在镇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
首先,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的方针:抓环境,切实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着力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客观环境;抓引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乡镇投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竞争力;抓培植,从民营企业中挑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其产业膨胀和档次提升,以加快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发展集约化、区域化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建设工业化强镇,实现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选择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或者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要充分发挥园区的集约和产业化优势,使之真正成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再次,以整合农业资源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加快农业化进程对镇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出路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最后,以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载体,加快推进乡村城镇化。
城镇化是衡量地区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因此要坚持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来促进镇域内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快镇域内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城镇化的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