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套保及信披存在哪些难题?如何为其排
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既可以平抑商品价格波动、平滑企业利润,还能够改善企业财务表现、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长期则有利于企业维持充裕的现金流,实现稳健盈利,坚定股东信心。
但在国内,目前从普通大众到职能部门、从企业界到学界对套期保值乃至期货市场的认识和理解仍有待加强,甚至还有一些误解。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上市公司因套保信披不完整或存在瑕疵,承受着来自监管和舆论方面的巨大压力,令一些产业企业对套期保值的态度犹疑不决,即使参与,套保的比例也不高。
有专业人士建议,应自上而下引导市场相关各方共同构建完善的企业套期保值及相关信息披露制度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上市公司套保及信披存在“三难”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对套保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虽然会使一些上市公司套保较为谨慎,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督促上市公司更加规范地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但在实践中,一些公司因套保信披内容繁琐复杂,对其不够重视,在出现“套保期货端亏损”时解释不够明朗,不仅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解释成本和监管方面的监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形象。
在现行的保荐制度下,保荐人在相关套保方面的专业性仍有提升空间。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告诉记者,保荐人应当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保荐人在相关审查中,需严格执行并适当提高相应审查标准,例如公告主体没有披露开展业务的必要性以及“相同会计期间”等要素或出现一般性信披瑕疵以及公告错误,不再通过保荐企业的公告审查。,上市公司套保可能还面临会计方面的掣肘。虽然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但由于各公司内部制度不同导致在实际落实阶段出现较多分歧。
“综合来看,现阶段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和相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识别难、监管难、落实难。”叶燕武说。
在叶燕武看来,“识别难”主要在于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业务时,难以辨别其操作是套保还是投机。参与套保业务的上市公司大都在相关公告中明确“不做投机”,但实际操作中,公司的内控制度、管理制度等都存在“交易倾向性”,这可能与套期保值方案设计、风控制度、管理层认知等存在偏差有关。
“监管难”则是由“识别难”衍生出来的问题,难以辨别上市公司是套保还是投机,就导致监管层无法根据既有制度和准则进行有效监督。
而“落实难”主要在于大多数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后,未能充分使用套期会计进行信息披露。“虽然套期会计准则不断修订,但目前仍未作为强制性条件要求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必须使用套期会计,这使得在理论不断完善、实践步伐落后的情况下,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差别较大且不完整。另一方面,套期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将衍生品的使用情况作为表内信息公开,而实际上一些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并不规范。”叶燕武说。
按照现行规定,上市公司年报按照会计年度进行披露,但企业经营是连续的,相关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也是时刻在变化的,年报中披露的有关套期保值方面的数据,只能代表年报统计数据时点的相关头寸盈亏情况,而非套期保值总体情况和效果。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周期和年报披露周期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果单以年报数据来评估企业套期保值效果也存在“断章取义”的可能,相关信息披露很容易使投资者产生误解。
“除上市公司相关制度外,从当前国内企业参与套保的大环境看,企业也受到很多外部制度制约。”胡俞越告诉记者,一方面,对企业套期保值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了企业参与套保的积极性和操作空间。“其一,现有税收政策对企业套保进行课税,企业为避税只能远离期货市场或使用个人账户进行套保,无法享受交易所对机构套保账户的特定优惠。其二,一些银行严禁贷款企业参与期货套保,在套保方面的银期合作通道尚不通畅,企业套保的保证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和监管。”他解释。
另一方面,交易所有关套保方面的制度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目前交易所对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设置了一系列制度保障和政策优惠,但实际运作中仍有不足之处。”胡俞越说,实体企业是期货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但套保席位申请的审批制度为企业参与套保设置了一些障碍,企业获得套保席位的难度较大,这与实际套保操作的灵活性形成矛盾,导致一些企业另辟蹊径使用个人账户进行操作”。
健全制度,清除企业套保障碍
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市场波动加大的当下,企业运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正当时。上市公司通过运用衍生品实现套期保值等目标,一方面需要自身树立正确的套期保值理念,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正确理性运用衍生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制度,营造良好的制度和舆论环境。
从上市公司自身看,参与套期保值“进门设计”非常重要。曾担任期货公司高管以及上市公司期货部门负责人的胡晓辉表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与其他投资机构或个人参与期货市场不同。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套保业务架构,包括相关制度、组织、财务、交易团队等,还要有如何低成本、低风险进行套保实践的路径设计。
李强也认为,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初期就要把制度体系建好。“没有与套期保值相匹配的制度,容易在信息披露上使投资者产生误解。”
虽然建立专业团队需要时间沉淀,但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方拓展渠道和人脉,汲取国内成功套保案例及专业团队经验,选用专业的服务机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自己的套保团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运用衍生工具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胡俞越说,“场内市场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产品结构也相对简单,在初期没有成熟的专业团队和完备的制度体系下,企业套保还是要从最简单的模式做起,在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后再考虑使用复杂程度较高的场外衍生品和境外衍生品。”
从企业参与套保的外部环境看,多位专业人士提出,应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逐步清除企业套期保值的制度障碍,来促进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稳健经营。比如,在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大力强化套期会计处理的统一性、格式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加大相关培训,推动上市公司使用套期会计。在套期保值相关信息披露上,希望监管部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国内证券期货交易所,共同制定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和相关会计准则的相对宽松但非考核指标的上市公司套保信披制度。
有行业人士还提出,如果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严格运用套期会计,并编制相关附属表格(如衍生品市场参与明细表等)作为规范披露信息使用,也将有效解决套保与投机的“识别难”和套保披露“落实难”的问题。
“‘监管难’问题可以从基础制度的完善上着手。”叶燕武表示,一是可以加强对套保信披不实或错误的处罚力度,二是可以增强对公司内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等的约束力。,也可以以“推荐人”“举荐人”或“三方意见人”等形式给予第三方机构(如期货公司、专业咨询机构等)出具上市公司套保及相关信披意见的资质,督促和提升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及相关信息披露质量。